玩梗太多就不好玩儿了!细数重复旧桥段的游戏
2. 美国被入侵
几十年来,残破的美国在某种专制政权的铁蹄蹂躏之下挣扎这个概念,已经充斥于各个游戏的背景设定。 最近几年,这个概念又火了起来。几乎每个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背景都是发生在某个化为废墟的美国著名城市或者地标建筑上的。(为什么人们就那么不屈不挠地要破坏金门大桥呢?) 不过这样的设定也很能让人理解啦。近年来,美国的部分城市确实遭到了外国势力的恐怖袭击,而美国信念在本世纪也不断受到滋扰。这种不安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上寻找着表达,让人们窝在客厅玩游戏时亦能产生共鸣。 可惜自由女神像被枪炮攻击,尘土覆盖实在无法激起玩家的热情了,就不能学学《潜行者(Stalker)》那样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一回么? 1. 僵尸
僵尸在大银幕上已经横行八十多年了,它们的身体组成还真是特殊,居然这么多年来依然强劲有力,阴魂不散。它们很像人类,但只要一受到伤害或是受到人类最原始欲望——饥饿的驱动,便会野性大发,通过咬伤他人,大量增殖。一两个僵尸有点吓人,可是一大波姿势古怪行动缓慢的僵尸看起来就有点可笑了。 尽管这么多年来,僵尸代表着异域的威胁、代表着消费至上主义甚至代表着科学,但是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它们只意味着比较合理的最后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在游戏审查制度超级严格的德国,大部分坏蛋最后都变成了僵尸,没有一个政客会对玩家在一座充满僵尸的城市厮杀有意见。《3D太空侵略者(3D Space Invaders )》中的僵尸角色便是成功的案例。 我们已经创造出了巨型僵尸,再生僵尸,高速僵尸,火焰僵尸,爬墙僵尸,声控僵尸等等,随着游戏的层出不穷,我们的想象力几乎要枯竭了。 看看最近那些反响不错的僵尸片——《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美国末日(The Last of US)》《僵尸末日(DayZ)》,它们已经很少把亮点放在僵尸本身,而是侧重于表现末日启示录,如何做抉择亦或是在没有法规的世界如何生存。僵尸角色不过是群众演员。所以为什么不干脆让这个角色下场休息呢?让我们想想除了僵尸外还有什么可以摧毁世界的方式吧,不一定就找到了游戏新设定的灵感呢?
【逗游原创文学组出品】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