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
诚然,即使是在移动端设备越渐发达的今天,“益智游戏”仍然是普通大众认识游戏的第一个跳板。相比于“电子海洛因”这个称呼,“益智”两个词也的确具有“正向激励”的暗示作用,毕竟,一提到它,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些正向的词汇,比如打发时间、锻炼头脑等,另外,玩家还能参与网络社交,可谓一举多得。 而“解谜”这种从游戏内容上的定性分类,就比“益智”显得诚恳许多。最直观的感受告诉我们,解谜游戏通常比益智类游戏要难,而且解谜游戏通常注重包装、隐喻和谜题的连通性,任何一个露骨的“数学谜题”都将使其落入俗套。 ![]() 《见证者》因为有着一张“益智游戏”的脸,所以被很多玩家打入冷宫 如果把《见证者》里面所有的谜题,配上新手教学,整理到手机移动端,那必然仍然是一款“益智游戏”,而非“解谜游戏”。 ——这似乎是一种可以用来判断一款“点击式解谜游戏”是否真的合格的简单方法。 当然,解谜游戏不仅仅有“点击式”的,还有动作性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时空幻境》、《特斯拉学徒》、《三位一体》、《洞穴》等等。当然还有更加细致的分类。 ![]() 神作之所以为神作,或许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解谜游戏和益智游戏差别如此之大? 在我看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益智游戏就好像一道算术题,给了我数字和符号,只需要我算出结果;而解谜游戏是一道应用题,我需要自己去提炼信息,建立模型,并给出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教育让我们做了太多“算术题”,但是我们更需要“应用题”甚至是“脑筋急转弯”。 由此看来,似乎“益智游戏”只是一个充满成功学谬误的噱头。 电子娱乐和第九艺术 度娘告诉我: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我看到了两个关键点:其一,认识事物;其二,解决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再是猴子了,因为我们的智力得到了提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新的飞跃和质的改变,我们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人类的总体智力的增长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还是由高维生物赋予,我们不得而知。但人类的平均智力,是可以通过高智力领袖分享和教授来提升的,这种人,我们称作老师,或者艺术家,或者传教士,或者你可以叫他“先知”。 我相信任何领域都有这样的老师或者先知,游戏领域并不例外。 ![]() 炙手可热的独立游戏大师们一直致力于游戏“艺术性”的探索 我们时常探讨游戏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地从游戏中获取到了某些新奇的、怪诞的、刺激的、罕见的事物和思想,这些东西满足了我们的好奇欲望,同时启发着我们。就如所有传统艺术一样。 纵使游戏有着“正向激励”和“精神麻痹”的两面性,但它绝对比毒品带给我们的益处要多的多。 游戏真的可以让人变聪明吗?我觉得这取决于你对“聪明”的定义。 现代人内在修养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而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和诱惑可以很轻易地暂时填补这些空洞,或许我们完全可以就这样活下去。 但在我看来,长时间沉迷在“奖励机制”中是和我们原始的“好奇心”相违背的,所以市面上的游戏并不是一家独大,因为一款游戏很难完全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而一个玩家也总是辗转于好几个游戏世界里,一旦有新的游戏上市,即使不是自己的菜,也还是会关注一下。 ![]() 有时候剁手真的只是因为你想尝试不同风格的游戏 游戏真的让我变得聪明了吗?我依旧无法给出结论。 但我所看到的现象是,某一个类型的玩家在自己领域的游戏里总是比其他玩家更加熟练和“显得聪慧”,因为他拥有足够多的重复训练。而在现实生活的相关领域,也或多或少地展现出一些这种“训练”带来的效果。 但是,当我忽然心血来潮地自问:游戏真的让我变得聪明了吗?我已经记不清我在游戏里花费了多少时间。 机会成本——如果我把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用到别处,我的收获会不会更多?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该停一停了。 止笔于此,我忽然想到,在“训练”之后,在“学会”之前,有什么东西被我们习惯性地遗忘了。 这不禁让我笑起来——是“思考”。 游戏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如果一个游戏能让我开始思考的话……那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