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曾是最好的足球游戏 但俱乐部踢了18年草根联赛
本文导航完全起点,完全实况# 改变很多选手生涯的巅峰杯# 《实况足球》电竞之殇# 转机# 未来# 尾声#
改变很多选手生涯的巅峰杯 2003年底,电子竞技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第99个正式体育项目(后改批为第78个),资本开始涌入,但此时商业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能否迈过这个坎,成为一个项目日后职业化顺利与否的分水岭——很遗憾,《实况足球》就属于没迈过去的。 2002年,完全实况俱乐部来了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人。他又高又胖,出手阔绰,组建球队的时候,不顾宝忠等人劝阻,以360元的“天价”拍下范尼,创造了完全实况联赛球员最高摘牌身价,该纪录保持了十几年无人打破。 这个新人叫王冬,是做服装外贸生意的大老板,因为喜欢实况加入了俱乐部。在完全实况经过一年锻炼,王冬实力显著提高,并学到了很多俱乐部运营相关的知识。商人属性和电竞的发展,使他看到了实况俱乐部里蕴含的商机。2003年,王冬参考“完全实况模式”,独立创办了巅峰实况俱乐部。 与完全实况不同,巅峰成立之初定位就是半职业俱乐部,将来打算朝职业电竞发展。为此王冬专门注册了公司并公开招商引资,巅峰成为当时唯一一家有全职财务、会计等管理人员的俱乐部,队员打比赛拿到好名次,除了赛事奖金,还能拿到王冬发的补贴。 2004年,王冬又投资创办了“巅峰杯职业选拔赛”。第一届巅峰杯从立项到线下总决赛,整个周期长达一年。除主办方巅峰俱乐部,完全实况等多家北京俱乐部也在筹办中提供了协助。大赛全国共设27个赛区,还包括港、澳地区,仅北京赛区报名选手就多达四百余人,是中国实况史上规模最宏大的赛事。
第一届巅峰杯参赛选手藏龙卧虎,比如中国实况圈的传奇张宇,以及日后在国际大赛上为中国踢出最好成绩(第4名)的陈志良等等。巅峰杯也对很多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选手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们萌生了职业选手理想,此后十几年的人生与《实况足球》牢牢捆绑在了一起,这其中就包括日后OLC俱乐部的王牌选手吕昕和华北地区实况俱乐部联盟主席商权。 在参加巅峰杯之前,吕昕是打遍朋友圈的“民间高手”。他偶然从网上知道巅峰杯,怀着见见世面的心态报了名,结果小组赛磕磕绊绊勉强出线,淘汰赛第一轮即告负出局。认识到人外有人的吕昕开始上完全实况论坛查阅各种高手教程,系统地磨炼技术。 某一天,吕昕看到论坛上有人发贴“找教练”。开始他以为“教练”就是教楼主打游戏,进去一问才明白,楼主是完全实况俱乐部的成员,所谓“教练”就是这周联赛他有事去不了,找人用他的球队代打。吕昕应了这差事,帮楼主代打一次后,觉得俱乐部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环境,便加入完全实况,开始了自己的选手生涯。此后,吕昕实力突飞猛进,十几年间斩获七项全国冠军,成为北京地区公认最强的选手之一。
相比之下,商权第一次参赛经历更惨痛,但对巅峰杯也更有发言权。 14年前,还在上高二的商权是巅峰实况俱乐部第一批成员。巅峰杯开始后,他除了报名参赛,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赛事筹办,对当年比赛的盛况仍记忆犹新:“我小组赛全败出局。当年北京的实况实力说是全国第一也不为过,32强至少16个是北京的。那会儿北京有很多强到变态的人,我怎么都打不过。现在我参加北京地区的比赛,进个16强甚至8强没什么压力,一方面是我实力提高了;另一方面确实是实况玩家少了,选手整体质量下降了。” “巅峰杯最开始就是按选拔职业选手和商业比赛的规格做的,拉的都是商业赞助。那会儿《实况足球》的IP号召力和大环境比现在好很多,办比赛还是有很多知名企业愿意赞助的。当时冬哥(王冬)就已经能拉到百万级的赞助了;反观今天,最近借着世界杯热点做配套宣传还能拉到点钱,平时办实况专项赛事根本没法拉。” 王冬和巅峰是中国《实况足球》最早的职业化尝试,但也很快遭遇了那个年代电竞项目都有的困局:缺乏商业化和变现渠道。巅峰经营两年,投资烧光了,王冬自己还填进去20多万,仍然看不见回头钱。最终,王冬注销了公司,宣布巅峰俱乐部和赛事停办。不愿意散伙,还想一起玩的成员,可以和鼓楼的自由十一人俱乐部合并。 “冬哥从此就退出实况圈了,他的‘遗志’到今天也没人能继承(笑)。”身为联盟主席的商权如此自嘲道。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