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手机上体验了一把当中国式家长的滋味
2018年9月一款模拟养成游戏火了,游戏中各种扎心桥段和真实让人不断回想起自己以前读书时代被支配的恐惧,上架后游戏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官媒的点赞支持,与当年的《太吾绘卷》一道被称为“国产游戏崛起的新希望”。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在快爆内受到玩家们翘首以盼的游戏,现在终于到了揭开面纱的时刻了!呆毛哥有幸参加了此次的小范围内测,为大家带来一些个人体验后的感想,本测只能进行一周目内容,更多的内容需要等待未来官方推出。 《中国式家长》【安卓版】 由于游戏已经上架多时,大家多少对于玩法和内容都略知一二,游戏整体胜在新奇与讨喜的题材,种种回忆可谓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孩子几乎都要经历的高考,在游戏中完美复现,平时点点滴滴,与父母、同学、老师和课业的较量,它能够引发近30年接触过高考的所有人的共鸣。 游戏一周目其实很快,3小时想必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完一周目,《中国式家长》提供这样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再次体验一遍从出生到高考的所有阶段,但对于站在上帝视角再活一遍的我,童年、青春虽不完美,依然是我最好的回忆。它促进的是我对于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思考和讨论,你以完美的姿态完成了对一流院校的冲击,得到的和你失去的,结果是你想要的还是实现父母的期待? 呆毛哥曾经说过,游戏能够触发思考就愿意将其归类为好游戏,所以,我愿称游戏为好活。 游戏中需要对于各个属性进行培养,通过学习获得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又需要进行脑洞开发收集点数进行解锁,脑洞玩法在《中国式家长》唯一算的上是“玩法”的内容,类似“三消”的小游戏,玩家每回合通过消耗体力来点击气泡获取能力值与悟性,挖取你所需的技能点,并不断往下一层探索,直至你的体力不足。你想成为艺术家还是学霸,你可以在这里最大限度对你自己进行调优。 不过游戏精髓并不在于玩法,而是在于人生补完,当初努力一点、勇敢一点人生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以此为契机,你出发了安排自己每日行程,计划着自己的走向,这段旅程中你会遇到一系列非常“中国式”的内容,比如,爸妈的攀比、压力过后的释放,熟悉的学校小卖部里的糖果。 在枯燥的日常里,会出现各种抉择的内容,你会参加比赛、遇到同学矛盾、竞选班长,你的选择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身。 而面子这个属性,呆毛哥觉得这是对于中国家长最大的“嘲讽”,制作组用“RPG战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双方家长互相炫耀孩子的技能,攀比内容伤害程度来自孩子的成果。看着颇为黑色幽默,让人只能苦笑带过。 情感随着年岁渐长会表现的愈发明显,青春青涩的爱情萌芽很美,而游戏中也有着体现,你可以花费精力去追求你心仪的女生,不过落于俗套的内容,成为了呆毛哥为数不多不太喜欢的内容。 既然叫《中国式家长》,对于“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全游戏的关键,不管你信不信,你浪子玩多了,总会想着当回学霸考上重点中学。过程中虽然会有坎坷,呆毛哥第一次模拟考,除了语文、人文刚好及格,其余都是0分...被妈妈建议去当个艺术家。这会随着你属性的增加成为过去,你也会因为最后一刻的录取通知书得到你的答案,这就是《中国式家长》。 游戏中除去原有游戏中的不足之外,在操作上进行了手机适配,操作上没有任何不适感,只有在某些关闭按钮上你会觉得难以点击准确,日程选择上有些繁琐,按钮有些小之外,此次的移植,确实品质在线。 作为中国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上架就得到了诸多赞誉,这些来源于游戏出色的立意出发,游戏整体制作上的细节缺失早已有玩家点出,手游中并没有对此进行优化,比如将一些枯燥重复内容进行贴图和UI的优化,重复性的问题也原汁原味的被移植了。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