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术师”老师带学生以美筑梦 从计算机跨界形象设计 校内创业开工作室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9 热度:175
李莉老师(右一)在工作室指导学生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贾培艺 通讯员 刘军明 让学生体验职场的规范,她带学生成立校内形象设计工作室……在学生心目中,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李莉老师, 就像个“魔术师[详细]
-
用心“盘活”英语课堂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7 热度:58
她,20来岁,圆圆脸,中等个儿,穿着整洁大方,性格活泼开朗,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婷婷姐姐”;她,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详细]
-
孩子们为她写了首歌,唱哭了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7 热度:113
“我的老师,舍不得你,无论在哪里都记得有您……”6月3日是邬家墩小学六(4)班班主任钱萍55岁生日,也是她正式退休的日子。班里的孩子们把流行歌曲改编,重新填词,为她唱起了这首《我爱的您》。一首歌,唱得老师和学生都流泪。这首歌,还有一个小标题叫[详细]
-
芳华奋进路 丹心育桃李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7 热度:200
有这样一位90后,一入职,就逐步从一名懵懂青涩的女孩变成了一位受学生爱戴、同事们认可的好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身兼多职,从不言苦从不叫累,她就是竹山县大庙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吴秀琴。 2015年8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带着对教育的热爱,[详细]
-
照亮学生人生航向的“老班” ——记十堰市郧阳区鲍峡中学班主任赵天前老师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7 热度:66
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有一种职业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种工作最为辛苦,那就是班主任。从教24年, 担任班主任 23 年,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如熊熊火炬,点燃学生梦想;如耀眼明灯,照亮学生人[详细]
-
“拍客”老师 十进西藏拍课程素材 系列大片让课堂更鲜活 把摄影基础打造成国家金课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7-07 热度:139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蓝静 倒影的利用是对的”“画面中有大部分面积处于暗面时,要对最主体的部分曝光”……6月8日早上,牛学将同学们的摄影作业点评发到班级群后,从武汉出发又一次踏上了去往西藏的旅途。这次进藏,他将继续拍摄当地照片[详细]
-
武汉两大学教授为育桃李不舍初心 银龄伉俪支教西部期满后又续三年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23 热度:143
刘伟和周月梅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吴江龙 “蓝蓝的天,飘舞着多彩的云/大理的风,它将我的梦吹醒/支教呼唤声声在我耳边轻轻响起/告诉我,快快奔赴滇西/再高的山,挡不住银龄人/再远的路,难阻我们的征程……”今年春节期间,响应“就地过[详细]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 “爱心助学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23 热度:61
刘发英在阅读学生来信。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杜强 5月26日晚7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的一个普通小区,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工作室灯火通明。 刘发英端坐在电脑前,逐条浏览网络助学平台消息。身旁,证书和奖杯布满整面墙,“全国[详细]
-
白族山乡又一颗坚定从教的“种子”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16 热度:173
“从事教育事业,在我心中播下一颗‘爱岗敬业,充满激情’的种子,增强了我对事业,对学校,对学生的挚爱之情。我心中永驻教育的理想,崇高的事业会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在铁炉白族乡中心小学“师德讲堂”上,演讲老师这样说道。 向兴丽,三峡大学护理学[详细]
-
绽放天山下 红霞正满天 三年服务期满后申请再次留下 她是学校援疆教师中唯一的班主任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15 热度:50
孙红霞给学生辅导作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视频剪辑 赵鹏 通讯员 吴险峰 “快要高考了,孩子平常吃啥,高考就吃啥。”“考点离家远,高考期间准备怎么送孩子上学”……五一期间,孙红霞像往常一样又一次走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家中家访,把高考前的注[详细]
-
湖北小伙在西藏阿里挥洒青春 支教半年后想奉献更多 放弃沿海工作再回世界屋脊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08 热度:101
郑仕洲给学生们上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卜润慧 冷翔 从校园到讲台,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公务员,他一路向西,最终扎根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禁区”的西藏阿里地区,90后小伙郑仕洲克服了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详细]
-
他的10万字日志成新老师必读宝典 讲化学全是生活中的例子 办公室为学生常备干粮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04 热度:124
马承宪老师的化学课让学生记忆深刻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陈思 20年班主任,他写下十几万字日志,不仅记录了班级管理过程,也给其他年轻教师提供了成长教材;怎么做肥皂,如何看懂护肤品上的成分,他上化学课最不缺的就是生活实例;他多次获[详细]
-
公费师范生守护偏远村小十年 “我在农村长大,深知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年轻老师”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6-02 热度:93
陈龙指导学生踢足球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陈克茂 郭子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午,陈龙坐在了从武汉市江夏纸坊开往江夏金水闸的928公汽上。坐满全程44站近30公里,再走上1.5公里,就到了他任教的[详细]
-
三尺讲台书华章 倾情奉献育桃李 ——记竹山县“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教师、麻家渡镇九年制学校教师喻承雷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31 热度:183
有一种感动叫平凡,有一种奉献叫坚守。他,二十四年如一日将汗水倾注在三尺讲台,让课堂熠熠生情;他,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老师眼里的好楷模;他全身心地用爱呵护着学生的成长,用执着和坚守书写了一名乡村教师朴素而伟大的情怀。二十四年来,在教书育人[详细]
-
引领一年级学生启航的“工程师” ——记十堰市郧阳区献珍学校教师郭关清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22 热度:59
郭关清在辅导学生 “太幸运了,这位教师心地善良、关爱学生、业务精湛和认真负责,孩子能被她教我真的很放心。”提起这位教师,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们心里就会立即平添几分敬佩和惊喜。她就是耕耘教育20 年、用行动诠释园丁精神、深受家长学生和同事喜爱的郧[详细]
-
“魅力”教师夫妻档 既是一起共事的同事搭档 又是一起生活的夫妻伴侣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19 热度:89
在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有着两位关系非同寻常的教师,他们既是一起共事的同事搭档,又是一起生活的夫妻伴侣,他们就是钱程老师和阳小兰老师。4月19日,在该校第七届魅力人物评选活动中,他们双双被推荐成为魅力人物候选人,他们的故事也在校园传为美[详细]
-
以校为家育桃李 ——记花庄中学教师周金龙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15 热度:141
乐于奉献,工作任劳任怨,时常打趣说:“我就像蜜蜂王国的一只工蜂,生来就是干事的”。他是南漳县肖堰镇花庄中学教师周金龙。 周金龙,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彰显了他对学校、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始终[详细]
-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记鹤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梅德云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15 热度:195
4月13日上午8时许,鹤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梅德云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办公桌上大部分都是教育扶贫工作材料。 “认真做好资助学生信息统计,我们马上要发放春季教育助学金了,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梅德云叮嘱好同事。 2013年,因工[详细]
-
左腿两处摔骨折 老师拄拐来上课 在讲台上也不肯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15 热度:185
李金雪拄拐给学生们上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陈鸣 胡祥学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同学们,这道题咱们的错误率达到18%,必须仔细分析一下。”昨日下午第一堂课,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二(13)班教室里,48岁的物理老师李金[详细]
-
为天使修补翅膀的知心姐姐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12 热度:194
每个孩子都是翅膀折断的天使,所以跌落在大地上,不停寻找缝补翅膀的人,使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得到关照和成长,郧阳区实验中学的张年云老师就是在这个过程里修补翅膀的人。在学生心中,她是知心姐姐,在她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她甘做为天使修补[详细]
-
用汗水滋润教育沃土,用师爱呵护学生成长 ——记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何艳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09 热度:128
“我要把精力和汗水挥洒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用爱心呵护学生们的梦想和成长,尽力为他们全面发展、成人成才、走向成功和改变命运筑牢筑好根基。”这是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何艳的座右铭。 何艳是郧阳柳陂镇人, 2014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详细]
-
野生芭茅草变美味食用菌 废弃养猪场成循环产业园 蘑菇教授书写大别山版“山海情”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5-06 热度:50
郑永良教授(左)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余艳军 热播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有一位带村民种植蘑菇致富的凌一龙教授,原型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林占熺教授[详细]
-
地大教授让“疯狂石”变“幸福石” 翻山越岭采集5万多件标本 为竹山绿松石量身定制标准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4-21 热度:137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庞伟红 邓云涛 绿松石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历史。”日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杨明星教授赶赴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参加由社科院考古所主办的一场全国专家研讨会,专门对考[详细]
-
让每一朵花都绽放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4-16 热度:170
曹娟老师是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的班主任, 2013年被评为湖北[详细]
-
测量老师用双脚走出最准标尺 企业里五年如一日义务授课 工地上日行六万步成为常态
所属栏目:[人物专访] 日期:2021-04-14 热度:140
黄仕超讲解无人机航测 黄仕超给鸿规勘测员工上培训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程晓璐 摄影:通讯员 谈宇锋 又是6万步——黄仕超不出意料又登顶了朋友圈运动排行榜。学生们知道,他又去工地了;同事们也不会奇怪——5年来,每逢寒暑假、周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