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PEL新科冠军AG丨从保级到夺冠的征程
无论是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以下简称PEL)的主办方、承办方,还是在决赛上以黑马姿态一跃成为冠军的AG,在对抗不确定性时,不约而同地,每个人都使用了穷举法。 ![]() 也许在更多人看来,穷举法远称不上精巧,甚至有些笨拙,朴素。但不管是总在察觉不到的时候游弋到正态曲线尾部的现实世界,还是仍在迭代的战术竞技类项目,抑或是难以预知的通往决赛圈的道路和路上的伏兵;正是穷举法让这些人在不确定性庞大的混沌里找到了也许是唯一的确定性,走到了最后。 从梦想到现实 “他们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因为要保级么,剩下来就是放手一搏。”在和平精英职业联赛第一赛季决赛第三天第四场开始前,解说如此形容AG和平精英分部(以下简称AG)。 在教练小马眼里,抱着一点贪心,AG的确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刻。这场比赛开始前,在总积分的排行榜上,4AM刚刚以8分的优势反超AG占领榜首。 “决赛开始前,其实我们的目标就是比去年好一点。” 在上届的PEL中,AG最终夺得了第四,于是,队伍的目标就是冲进PELS1赛季总决赛的前三。但他也承认,没有哪支队伍不抱着夺冠的梦想。 ![]() 从定位赛11名面临保级,到最后一周发力最终位列第二。对小马和AG的四名队员而言,夺冠仍然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摆动。 地图来到了海岛。飞机掠过后,每一支队伍都按照既定的剧本向着决赛圈前进。和以往一样,LGD这一局依然一路猛进,在第六个圈的收缩即将结束时,他们以最高的击杀分和强横的姿态进圈。和周围相比,那是地势更低的一片麦田,除了利用视野规避,没有能让队伍在激战里喘息的掩体。 LGD的枪线拉得很开,几乎横跨圈的四分之一。在他们前面,围绕着一个电塔,只有三人的AG秉持着“尽量避战”的思路躲在那里。即便LGD冲在最前面的队员受到了火力的压制,但看到少人的AG,满编的LGD没有任何犹豫。所有队员调转车头,全速冲向那座电塔。 烟雾围绕的电塔塔底,一辆车接着一辆车撞在一起,LGD的队员熟练地跳下去,躲在车子形成的掩体里观察周围的情况。 几秒种后,LGD把子弹交织成的火力网扔进了烟雾之中。 此时的AG只剩三人,面对硬闯入自己领地的LGD,久我和毛毛甚至无暇救起已经倒地的舒寒。 没人能看清烟雾里确切发生了什么。只是当屏幕切换到进攻方LGD的视角时,梨衣、阿逸、酷阿休、战神贱,全副武装的四个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屏幕右侧中央的击杀信息则在还原着电光火石之间发生的一切。 仅凭一把乌兹,AG的毛毛就上演了一串四的戏码。这个战术竞技类项目里最精彩的瞬间,也因为积分榜前二即将到来的变动具备了更多的意义。 ![]() 带着更好的装备,久我和毛毛救起了队伍的指挥舒寒。然而,直到第八个决赛圈里,AG都有点太“老实”了。在之后10个人的减员里,AG仅仅拿到了一个击杀分。 直到ELG和LK先动起手时,AG三人才加入到混站里,并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亲手结束了比赛。 当AG吃下这场蛋糕的一刻,场下的教练小马笃定钟摆停在了现实的一边。 “稳住了。”这是小马当时的判断。 不确定性来袭 2月5日,PELS1开赛前45天,因为现实世界疫情正一点点陷入“停摆”的境地,所以这个企业最早复工日远没有以往热闹。 线下的冷清换来了线上的热闹。 就像玩家们涌入《和平精英》的服务器一样,赛事、品牌、联盟、俱乐部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拥挤在线上的会议室里。 面对线下突如其来的不可用,线上成了PEL唯一的出路。 提到线上赛事,总绕不开网络波动、赛事公平性等问题,而PEL20支战队同时参赛无疑进一步放大了这些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对PEL而言,时间不等人。作为一个刚诞生的联赛,势头停下不仅意味着主办方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联盟身后的20支战队不停歇的备战也催促着主办方拿出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PEL的赛事团队在短短45天里模拟了千百种情况后,带着诸多的保障措施在线上拉开了S1的序幕。同时,启动了使用新规则的定位赛。 ![]() 得到这些消息后,AG和平精英分部的队员和教练开始陆续返程。虽然在联盟和俱乐部妥善的安排下,所有队员都安全地回到了俱乐部所在地。不过,错开的时间和14天隔离在外对正在试训新突击手的AG来说,怎么都算不上好消息。 司马光就是被试训的青训选手之一。今年年初刚到AG的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迅速消除了刚离家时的紧张和不安,和AG和平精英分部的几个队员熟识起来。然而,纵然大家带着信心启动了磨合的过程,但受限于教练和队友不在身边,用缓慢和困难形容这个过程并不过分。 磨合过程里的困难很难具象化。作为突击手,司马光要不断地给队伍提供信息,帮助指挥舒寒做出“打还是走”的判断和关于选点的决策;当面临不得不打的遭遇战时,突击手要冲在最前面,但又不可以和队伍脱节;甚至要配合队友出现在合理的位置,交织出更具攻势的火力网…… 对于年轻的队员们和教练而言,在《和平精英》这块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赛场上,很多时候,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或者说正确答案总是随着局势瞬息万变。在采访里,每个人都说答案来自于经验,来自于一场又一场的训练赛。但实际上,答案隐藏在每一次选点的讨论里,每一次对枪胜利的呼喊里。 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里,四个人之间才有可能发生被称之为“熟悉”的化学反应。 然而,等待了一个冬天的20支战队在实行了新规则的定位赛里没有给AG太多机会。 在教练小马制定好的运营战术下,司马光和另一名青训选手轮流试训,AG的名次也一点点滑落,直到在保级边缘止步。 在PEL的规则下,队伍最终的成绩由两部分决定——击杀分和排位分。前者对应着队伍的打架能力——你能击杀多少挡在面前的对手;后者则对应着队伍的运营能力——你能否尽可能存活到最后。为了适应规则,PEL的队伍们开始在两种风格之间做出选择——比如LGD,就是明显的打架队伍;而AG则选择了对立面上的运营。 事实上,几乎没有队伍会极端地站在战术天平的一端。大多数时候,一支队伍只是更侧重某种战术风格而已。 小马为AG制定的战术其实很简单:运营为主,打架为辅。 在每张地图上,队伍都有固定的落点,尽可能避战,以中快速的节奏跟着战术圈移动,保证最多的人存活进最终的决赛圈。而掺杂在运营风格里的则是劝架为主,前期尽量不起冲突的对抗风格。 在PEL的舞台上,AG把这一点演绎到了极致。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