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前线2》评测7.5分 原力与开箱同在
“士兵骤死战”和“团队殊死战”则是两个规模更小、规则也相对传统的游戏模式,其中前者是纯粹士兵之间的目标导向8V8对抗,后者是10V10的“士兵+英雄混合死亡竞赛”。考虑到你其实也能在《CS》、《使命召唤》等其他大多数主流射击游戏中找到类似的玩法规则,这两种模式也成为了这部作品最没有特色的部分。 从两年前的《星球大战:前线》开始,EA就开始试图将这个系列打造成一个粉丝向游戏。为此,他们不但在场景、角色、武器装备、音乐、音效等方面对电影尽可能进行还原,而且还不惜在平衡性和电竞潜力方面大幅度妥协。这样的设计思路让2015年的《星战:前线》很难像其他多人竞技游戏一样形成稳定的玩家社群,当星战粉丝们的新鲜感一过,这款游戏很快变成了“鬼服”。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星战:前线2》其实面临着“重蹈覆辙”的风险,游戏后续运营的技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款游戏现阶段在开箱和成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比它在未来的持续运营隐患要严重得多。 原力与开箱同在 在经历过一次大幅调整后,目前在《星战:前线2》中解锁最强英雄已经变成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我在通关了游戏战役、领取了一批成就奖励、并粗略地把每一种多人模式尝试了两局后,所赢得的共和币已经足以同时解锁达斯维达和卢克天行者。帝国皇帝等相对次要一点的英雄最多也只需要两个箱子的价格。此外,大约有一半的英雄从一开始就都已经解锁。因此如果仅仅是追求集齐全人物,其实并不费事。 ![]() 调整后解锁英雄已经不再困难 这款游戏真正的“万丈深渊”在于以卡牌为基础的成长强化机制。各种各样的强化卡将会直接作用在角色的各项能力数值上,比如缩短技能冷却时间、强化攻击力、延长技能持续效果等。最高等级的卡片在数值上动辄就能提升30%乃至50%的幅度——而同一角色最多可同时装备三张强化卡牌,经过这么一累加,高低阶玩家之间很容易被拉开差距。从玩家心态上来看,当被装备了更强卡组的敌人击杀时,多数玩家都很容易将自己的失利归咎于对方拥有更厉害的卡牌,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 卡牌数量浩如烟海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需要用到卡牌的地方不但多,而且还非常分散。每一个单独的兵种、英雄、载具、战机都有一套自己单独的卡牌池。而获得卡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开箱抽卡;其二,利用零件合成。考虑到卡牌总数量非常庞大,要想直接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卡牌,通过零件合成就成为了最便捷的方法。但是很遗憾,每一张单独的卡牌还被划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强化等级,随着强化等级的提升,所需要消耗的零件也水涨船高。更夸张的是,高等级的卡组还同时对玩家等级和该兵种(载具、英雄)的等级有着严格要求…… ![]() 开箱子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令人肝疼的设计——然而从开发者的立场而言,这样的体验却很有可能是为了鼓励玩家开箱子以及内购而故意为之的。虽然目前暂时已经把内购功能关闭了,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开箱和成长机制至今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许,等玩家反对的声音平静下去后重新开启内购功能,会比伤筋动骨地大改成长机制容易很多、也聪明很多。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