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VR带你回到过去 你会用它备份人生吗?
不知你是否记得《盗梦空间》中的心碎一幕。小李子饰演的盗梦者Dominick Cobb 深陷在对家庭的回忆中: 那个时刻我没有把握住。无论我做什么我都不能改变这一刻。我想要呼唤他们,他们却恰好跑开了。 Cobb 的记忆停在了那一秒,永远都不能再看到那一双儿女的笑脸。与他的经历相同,那些无可取代,也不可撤销的回忆,是我们生命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的。 如果这些记忆可以被VR 重新带回现实呢? Clay Bavor,Google VR 副总裁,在不久前的戛纳电影节上对未来VR 的应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所侧重的不是当下的娱乐产业,而是每个普通人日常的体验和记忆。 Bavor 首先说: “如果房子不幸失火,很多人会选择将自己的照片、硬盘等抢救出来,因为他们承载了宝贵的记忆,这样你才不会忘你那些你挚爱的人,那些可能早已远在天边,或已经逝去的人。” Bavor 说他经常会用VR 相机拍摄一些生活小片段,比如拜访他的祖母,或者和儿子共进早餐。通过这种记录方式,他渴望在祖母去世后,或在儿子长大成人后,还有机会活在这些记忆里。 在他看来,虚拟现实可以记录生活,并把我们带回这些记忆中,他们开发的目标之一是让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反复体验自己生命中的宝贵时刻。 回顾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人类在不断发明保存自己记忆的方式。从文字和纸张,到录音机、相机和摄影机,再到现在二进制化的庞大数据库。我们在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而全的保存自己的珍贵回忆,直到我们有了新一代媒体——虚拟现实。 他认为,虚拟现实内容未来不只会来自各个游戏或电影工作室,更多的会来自每个普通人。人们喜欢记录自己钟爱的时刻,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VR 究竟是如何将回忆重新带回我们身边的呢?VR 给人的“存在感”可能是这种体验的基础。 VR 是一台制造同理心的机器 VR 媒体艺术家,VR 电影工作室Within VR(即更名后的Vrse VR)创始人Chris Milk 曾对VR 这项全新艺术形式下过一个有趣的定义—— 终极共鸣制造机(Ultimate Empathy Machine)。 在Milk 眼中,VR 是一种能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并让体验者充分体验片中人心理的艺术。 VR 所带来的“存在感”是这种效用的基础。带上头显,你便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那一刻。 这种存在感可以从现象学派(Phenomenology)的哲学观点中找到答案。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