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在监管的阴云下
“王大炮”认为一些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够透明,在关键指标上主观评价较重,或是过于简单。他对自己的评级模型要求是“所有的数据必须是客观公立可量化的。”在评级的过程中,王大炮会搜集所有的市场上关于项目的数据和资料,包括项目在github上的进度。而作为背景的项目团队,他会向项目方发送问卷调查,以及和主创团队进行微信群聊的方式进行沟通。一开始,这种沟通方式并不能得到每个项目团队的回应,但是随着影响力增大,主动联络他们的人也开始多起来。 作为另一家媒体,“每日币读” 的历史要更加悠久,它已是ICO评级领域粉丝最多的媒体之一。不仅仅提供项目评级,也提供币圈新闻、路演消息等。 对于“王大炮”认为的部分榜单过于简单,缺乏详细的数据公开。“每日币读”的主编张翱川则认为:这容易造成另外一种问题,项目组看到了评价标准,对某些项目进行针对性优化。“你设计了什么权重型,我就在相应的地方来(调整),我这全都调过来。”,同时,某些项目有可能技术部分较强,但市场和团队方面偏弱,这种项目尽管可以给予一个平均分,但实际上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地,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将项目过于细分就很难考虑到诸如此类的综合性因素。 相比较“未来虚拟币”的小型团队,“每日币读”拥有的工作人员更多,评级的项目和跟项目方的接触更多。但这也使得它会遇到比前者更多的麻烦。有人托关系想获得更好的评级,也有人希望通过威胁利诱的手段,“有做资金盘(指由资金庄家控盘、维持其价格的币种,一般为骗子)的说:我给你1000万,你给我评双A,甚至有人打电话来告诉我们(威胁说),我们知道你们的公司在哪里。” 这些威胁利诱不仅仅是来源于评级。作为综合性媒体,每日币读,或币圈媒体的另一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成为释放信息的出口,而在对消息极度敏感的币圈,任何一条消息都会造成巨大的币种价格甚至整体市场震荡。 尽管距离钱如此之近,但张翱川对36氪称,他没有拿过来自项目方的任何好处。原因与“王大炮”类似,“我们想获得的是一个长远的利益,看重的是这个市场的超高的爆发力。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利益把自己的名誉给毁掉。” 不过,张翱川也提到,目前单做评级机构或币圈媒体的直接收入并不多。目前较广泛的盈利模式只有广告费(项目方提供几个比特币)。目前的主要收益来源是自己内部组织的一些 ICO 私募投资。他也提到,由于上半年的ICO牛市,核心团队的收益都非常不错,这也使得他们能够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独立性。然而对于另一些只想快速收割利益的评级机构来说,情况就未必了。 尽管有了一些发展,但整体来看民间评级机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与利益相关方合谋的嫌疑外,最常见的质疑就是,他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评级。 联合大机构成了办法之一。 最具影响力的 ICO 众筹平台之一,ICOAGE 创始人龚鸣(又名“暴走恭亲王”),希望能够引入普华永道合作,以专业机构的评级标准来提高整个水平。目前,他们联合推出了一份“ICO项目评估框架”。在谈到与市场上其他榜单的比较时,龚鸣认为,民间的评级公号不具有信息渠道,在业界经验、专业素质与项目团队的沟通上,难以与专业的依托交易平台的专业机构相比。 但与交易平台的关联,又会陷入新的争议,那就是“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但龚鸣觉得,只要有一个足够透明的公开机制,就能够确保这种牵扯减小到不影响用户的程度。
普华永道与ICOAGE共同搭建的ICO评估框架示意图 不仅是ICOAGE,其余平台也在加紧自己的评级机制建设与公开进程。火币网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建立了区块链项目的评估模型,称要通过50个维度,20个量化的因子对区块链项目进行量化评估。而巴比特及旗下币众筹平台则将与另外一个团队进行合作,对项目进行评级。 在币圈大V的信用被逐渐透支之后,评级机构的未来正在逐渐被看好。目前,“未来虚拟币”和“每日币读”都拿到了融资。据一家从事评级工作的团队透露,8月已经有20余家风投机构找到他们要求投资,但是都被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暂时不缺这个钱”。 他们的确不缺钱 —— 他们真正缺的是时间,正如ICO项目有高有低,目前的二三十个评级榜单也在进行着竞争。在ICO牛市的浪潮中,由于投机需求远大于投资,评级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而一旦泡沫破灭 …… “泡沫会教育那些太过盲目的人,但我们不能等待泡沫破了才开始评级,那就晚了。” 王大炮说。 试验区“沙盒”,和囚徒困境 ICO.INFO的暂停上币,业界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对国家政策出台前的一种表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好的开始,是一次众筹平台自律行动的表现。 为什么在区块链走高的时候,一些主流交易所会选择暂停上币? 交易平台“引力波”的创始人、贵阳区块链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强对36氪说,在今年7月中旬的中央工作会议后,ICO交易平台们都非常恐惧自己会成为监管的下一个目标,因此一些平台主动撤了下来,不希望自己太过高调,以免“枪打出头鸟”。 “大户”们,尤其是上币平台和交易平台,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这些与比特币一起成长的币圈资深人士,往往依靠币圈完成了财富积累,与虚拟币、ICO存在着强的利益关联。甚至,高额的上币费用、频繁的做庄行动、以及时常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传闻,都与大户们相关联。他们并非不愿意获取利益,但他们内心也十分了然——更大的泡沫破灭,最终使得整个环境彻底推倒重来。 在股市中,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是一种违法行为,做庄者会被抓捕入狱,违规机构会被罚款乃至吊销牌照。但是,在比特币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谁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违规后,谁又来施加惩罚?这也是大量平台都说监管有必要,甚至会在各种场合欢迎监管的原因。 不过不靠政府监管,而是靠自律,能否可行?但这又有一种微妙的“囚徒困境”:在这个狂热的市场中,那些先出手自我约束的平台会受到经济损失。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