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背后:最后一波被收割是没钱的老实人
靠现金贷半年赚了10个亿的趣店,前两天被喷成了筛子。一个放高利贷的,市值超越A股7家银行、15家券商;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小毛孩,干掉了金融街的高富帅。从道德血液到行业规范,CEO罗敏想通过“回应一切”扳回一局,但最终发现,只要干上这行一切回应都是火上浇油。 群众对暴利的金融业务怀有天生的恨,何况现金贷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东西。 把道德血液放一边,这事背后有一个冰冷的真相:人,已经成了当前经济里唯一有能力加杠杆的资产。 从房地产去库存,居民房贷飙升,到消费贷款飙升,到现在的现金贷大肆扩张,都在给这个真相做备注。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加杠杆轮番爆炒之后,有能力加杠杆的资产——也就是有偿付能力的资产,越来越少。 政府有加杠杆空间,但是目前还有足够的税源,挤一挤总是有的。企业负债率全球最高,回报率每况愈下。正在面临去产能去杠杆。 唯有个人,存款60万亿,贷款34万亿。小川曾经曰过:居民杠杆率还不够高。 有文章说资本在“割人头”。答案基本正确。因为割其他的,要么脖子太硬(国企、地方政府),要么已经被吸干(民企、实体、制造业)。 还没被吸干的、脖子比较软的,就是现金贷针对的底层人群,中高阶层已经用房子收割了一轮。 这最后一轮,收割的是没有钱的老实人。 1.资产荒 政府、企业、个人,中国经济的三大部门。 前两个已经被过去这些年的放水给腌成咸菜——再放水就是泡菜——长不动了。 资产荒就是这么来的:钱越来越多(贷出去的款),但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负债率高企。 央行口径贵国总负债255万亿,朱云来去年说有300万亿。 过去这些年的降息和放水周期,银行贷款主要给了央企国企、地方政府、房地产三大块。 现状: 国企总负债95万亿(截止7月底); 地方债30万亿(还债靠卖地); 房地产贷款余额31万亿(居民已尽力)。 A股上市公司,98.5%的公司都进行了股权质押贷款,已有股东爆仓,总之也已尽力。 民营企业?贷款找死,不贷款等死,大部分如此。 以上,都没法再加杠杆了,加得越多,坏账越多。 于是“资产荒”。央妈巧妇难放无米之炊。 一气之下,去产能、去杠杆、地方债严管、金融防风险、房住不炒! 然而Game并没有Over。 2.居民加杠杆开始了 以上是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钱围着央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打转。 金融去杠杆之后,今年已经有银行开始“缩表”。 这个传统体系不再扩张,借新还旧维持着能喘气就行了。一些僵尸产能也开始砍了。 但是: 市场还有钱,尤其是居民手里; GDP要增长,离不开信用扩张,也就是放贷。 这时候要加杠杆,只有靠居民了。 最主要的中介是房子。过去两年的房地产去库存,就是给居民加杠杆放贷的过程。 最典型的是去年7月,企业贷款负增长、新增贷款全靠房贷支撑。 实质上是一场债务转移。把央国企、地方政府、开发商沉淀在银行的债务转到居民手里。 一言以蔽之,藏债于民。 然而Game并没有Over。 3.给银行上锁,给民间借贷开闸 这一条,也是为GDP操碎了心的表现。挖空心思让社会资金流通起来创造增量。 上文已说,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一直只做三块:地方政府、央国企、房地产,外加上市公司。 土地信用、政府信用、资本信用。 一是惯性使然,政府把银行和地产当成了第二财政; 二是银行习惯了躺着挣钱,做民营企业累而且风险高; 三是监管多,把银行给限制住了。 主观意愿加客观原因,打造了一个固步自封的利益集团——肥水不流外人田。 最后中央都看不下去了,一挥手:互联网金融搞起来。 其实就是让民间借贷阳光化。民间借贷一直有,20多万亿的规模,只是一直在地下。 叫高利贷也好,地下钱庄也好,市场需求是真实的。浙江吴英案、《人民的名义》的大风厂,山东辱母案背后的钢贸贷款,都是冰山一角。 把民间借贷搬到网上以后,各路牛鬼蛇神杀了进来。从华尔街精英到屌丝草根,从互联网到传统金融业,人才源源不断涌入。 这里面有立志做金融大鳄的,有想做中国尤努斯的,有投一把机再说的,有薅一把钱就跑的。绝对是过去几年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行业。 他们极度市场化,像饿狼一样寻找优质资产。互联网释放了吸金和放贷的空间。 行业内经历了五年的搏杀,各路模式都尝试过了以后,发现优质资产实在是有限。 监管部门去年立了规矩:不能抢银行蛋糕,只能做小额的“普惠金融”。 大体上说,互联网金融的各路模式,都有成功者,不管是供应链、抵押贷还是消费贷。 但整体上,企业贷的难度远远大于个人贷。 前者是能不能还得上的问题,后者是想不想还的问题。 对个人来说,三五千以内的额度,大多数人还得起。最终是意愿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但是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实体企业,是名字最好听但最难盈利的。因为经营企业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上下游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完了。 而且这些企业处于中国产业链的最底层,财务粗糙、没有议价权、被压榨得最厉害。乐视欠款,首先就欠那些供应商的。 95%的创业失败率,企业平均寿命三五年,都是给这个领域悲催的注脚。 没有两把刷子,是玩不转小微企业贷的。银行业里的小微贷标兵民生银行,现在已折戟沉沙。高潮期市值超越招商银行,现在不到招行的一半。 4.资产荒最后的一块蛋糕:没钱的老实人 综上,个人贷款是市场自动筛选出来的相对优质资产,也是资产荒之下的最后一块蛋糕。 起初大家做的是消费金融,也就是你要买东西才能借钱,放贷人知道你拿钱去干了什么。 而现金贷,则根本不管你干什么,炒股也好赌博也好,都给你。 网贷限额令发出后,P2P行业老二红岭创投退出。老大陆金所一直在拿P2P做由头做着第三方理财的生意。 越来越多网贷平台蜂拥到消费金融,界限越来越模糊,不管你是不是消费场景里的,都贷出去再说。 现金贷,是给个人加杠杆的极致。追着你,把钱砸给能够得到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拿钱去干什么。 趣店这两天被喷成了魔鬼。被喷的焦点是:1.高利贷;2.把高利贷借给屌丝。 问题肯定是有的,但问题也是混乱的。 为了疯抢市场份额,现金贷平台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发展用户和疯狂放贷。 不是所有现金贷都能赚。趣店靠支付宝获得了最好的放贷窗口,而且有了芝麻信用的加持。绝大多数现金贷,既没有流量入口,也没有征信。 它家利息在业内算中游水平。0.5%的坏账率,是瞪着眼说瞎话。 趣店挣的钱是真实的,因为有高息差。 行业的真正问题是放贷时不标实际利率,用户稀里糊涂借了钱以为占了便宜,最后发现利息这么高?那我再借一次…… 罗敏说谁发现趣店年利率超36%,他奖100万。结果媒体手把手借款的实际利率是40%以上。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实际利率是多少。 现金贷之所以敢疯狂放贷,因为现阶段大部分人还是老实人。 即使有少部分人借钱不还,老实人那部分的高息差也完全能覆盖。不要说0.5%的坏账率,就是乘以10倍,平台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老实人,是次级资产中的优质资产。他们是未被金融行业开发过的一张白纸,是加杠杆的最后一块肉。 现金贷是最贫弱阶层的承受范围内,所能负担的最高利率和金额。 放贷人追着借款人跑,而且是屌丝借款人,是明斯基老师所说的信贷周期里亢奋期的尾声。 和这个同步发生的是“聪明钱”的获利离场——卖楼的李嘉诚潘石屹、出海的安邦万达们。 金融世界的伟大和可怕都在于,只要有条件,它会渗透到经济的每个细胞和角落,直到极限。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现金贷的背后,是深入骨髓的资产荒。 资本最后一波收割的,是没有钱的老实人。 这是资金慌不择路的表现,也是资产杠杆殆尽的表现。 什么时候老实人变得不再老实,这波加杠杆也就到头了。 声明:265G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