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金融大骗局
从一开始,聚智堂的“感恩免费学”项目就有着深深地P2P印记。拿出一定数额的存款,在聚智堂存放一年,一年以后返还存款和数额数万的学费。这与金融借贷行为何其相似。只不过,在聚智堂案件中,金融机构变成了教育机构,而预期收益变成了返还学生交付的学费。 而这一身份的转变,让聚智堂的金融行为避开了有关单位的监督。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造成“挤兑”。金融机构都接受着银监会严格地管控,必须保留20%以上的储备资金。 也就是说,就算遭遇所谓的“黑恶势力”,如果聚智堂履行金融机构的规定,挤兑事件也不会发生。 在教育行业,像聚智堂一样预收大量学费的机构不在少数。校长运营圈创始人UncleW,对这一模式的形成有着精辟的描述: 这一行为来源于他们稳定生源的需求。当提前交的课时包没上完时,家长往往会处于一种思维惰性中,一般会等到所有课时全部上完,家长才会考虑效果以及是否续费。 因此,尤其是每年开学季,每个机构都会有大量预收学费流入,此时每个机构的帐上都会有大量的现金。 虽然,这些钱未来会以不同的成本形式流出机构,但如果把这些钱以一定利息放出去的话…… 所以,当教育机构以此方式尝到甜头后,就会有另外一个念头--如何扩大预收额度。 照这样的思路下去,形成聚智堂感恩套餐,也就不足为奇。 但问题是,就像周先生质疑的那样,这样高额收取学费,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教育机构在监管上,的确存在欠缺。 无底洞 柳先生现在到处打工,用来还清向亲戚朋友借贷的债务。 周先生依然每天奔走在维权的路上,他本该安享的晚年生活,已经被完全改变。 而那位身患癌症的家长,她在最近更新的微博里这样写道:“我今年43岁,得了癌症,两年的治疗费花了50多万元,现在还在治疗,老公天天为钱跟我吵架,家里的卖房子的钱已经用完了,我应该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我也知道后面是个无底洞,不知道要砸钱多少钱,我应该放弃治疗吗?” 他们都依然在无底深渊中挣扎……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