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两会三谏 “儿童锁”开启家长守护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互联网的生活方式,其中不乏未成年人的身影。 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其中21.6%的上网者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近3400万。另外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发现,近三成的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而14岁青少年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比例达到60.8%。如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变得尤为重要。 腾讯摘掉赚小学生钱的帽子 针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问题,国内不少游戏公司建立了相应的防沉迷举措,以知名游戏厂商腾讯为例,腾讯公司早于2017年就已经开启未成年人保护预案,并在2017年-2019年间已初步建立一整套实践+理论体系。 【事前——腾讯成长守护平台】 已经覆盖了腾讯运营的几乎所有游戏产品的“成长守护平台”,能够协助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健康游戏习惯,协助家长了解孩子游戏和消费动态,并通过合理设定孩子游戏行为,以达到守护其健康成长的核心目的。 【事中——腾讯健康系统】 腾讯健康系统是国内游戏行业首个由企业自发上线并正式施行的、在严格程度上远超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的移动游戏防沉迷措施,在未成年人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游戏内系统级的干预与限制。校验通过后,确认为未成年人的账号将纳入健康系统进行防沉迷,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每天限玩1小时,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以「王者荣耀」为例,2018年9月该系统上线后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用户平均游戏时长最高下降59.8%,12周岁以上未成年用户平均游戏时长最高下降40.7%,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腾讯将要在2019年进一步扩大健康系统的规模。 【事后——腾讯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 当发生孩子绕过监管进行游戏,特别是偷拿父母的钱进行不理性消费时,"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通过及时和尽可能有效的提醒,避免家中财产损失的发生。目前腾讯主动发出的每4次提醒中,就有1次成功帮助家长发现了未成年人消费,其中76%的未成年人账号消费金额得到有效控制,62%的未成年人账号游戏时长也有了显著下降。 家长责任再被强调,各方协力实现愿景 从近几年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能够发现,家长对游戏厂商的指责过分激烈。但多名专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保护课题上需要社会达成共识,多方共同协力方可取得更大成效。家长要学会言传身教,游戏公司要开发出更优质的内容,社会则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相关部门也需尽快完善各项法律明确职责,建立全方位覆盖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的良性闭环。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的作用,腾讯游戏在两天前推出了新的措施,在强制公安实名校验和人脸识别上多加上一道全新的“儿童锁”。即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在首次登录游戏前,将被强制要求登记认证,只有在监护人授权完成“解锁”后才能登录,且登录之后仍遵循现行健康系统的游戏时间限制。 这个模式把管理13岁以下儿童能否玩游戏的权力交到家长手中,家长可以运用好“儿童锁”,对孩子进行个性化引导,以良性互动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完善保护体系享受娱乐健康成长 马化腾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为未成年人保护话题建言。在今年他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建议》中,马化腾建议从触网管理、家长介入、企业技术措施、大众观念培养等角度多措并举,更系统有效地实现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有人说,腾讯锁了小学生无异于“自断财路”,但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守护以及对社会和行业的意义,正如马化腾所说,“用多个小地震化解一个大地震”,不管这方面对腾讯是不是有业务冲击,从长远来看,应该要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上,腾讯改变了以往对游戏沉迷象征性治理的现状,并且尝试将整个社会、学校、家庭、上级监管部门等纳入形成一套体系,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固然,这也不是腾讯等游戏厂商能够一力承担的责任,如果没有家庭、学校、监管部门的配合,防沉迷系统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学校重视社团生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如果家长坚持引导、勤于沟通,耐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更均衡的看待孩子的成绩和综合素质,或许沉迷游戏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游戏并非洪水猛兽,相反,电竞赛事等都在为游戏正名。以往对电竞畏之如猛虎的主流媒体也开始破冰。腾讯也在不断借助自身资源、技术,完善相关产品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来,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家长参与、舆论监督、内容发力等多方协同之下,未成年人游戏监管制度也会越发完善,联合不同层面的力量,帮助更多家庭解决相关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更多家庭、未成年人的未来。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