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Eye&S+:2016中国移动游戏年度报告
2016年移动游戏市场增长率放缓,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的严格把控,导致中小CP的产品上线率下降;同时因政策规范化之后,市场逐渐淘汰了一批质量较弱,受关注较低的产品,玩家慢慢的集中在一些优质产品上,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增长率,但是玩家群体的日益增大以及付费增加,整体市场的收入规模也逐渐递增。 影游联动成为趋势,IP效应受到业内重视 2016年是IP使用的爆发年,由于各种同名小说改编成热门影视剧受到追捧,流入游戏市场中的影视剧IP以及日系动漫IP被国内CP广泛使用。国内手游使用正版IP的比例逐年上升,IP的类型也更加多元化,不管是动漫还是影视文学被运用到不同游戏的类型中,极大的引起了玩家的共鸣。而市场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影游联动类游戏,这种趋势从2015年开始,在2016年持续受到关注,预计2017年IP会继续在手游以及H5游戏中得到广泛运用。 移动电竞蓬勃发展,多元化赛事陆续展开 22016年电竞产业持续火爆,发展出多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的赛事,包括WCG以及IEM,I联赛等。而同年电竞产业也得到国家扶持,在首批试点高校中推出电子竞技专业学科,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电竞产业从业者,灌输更专业化的电竞理念以及思维特性;移动电竞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产业生态迅速构建。同时电竞赛事也趋向多元化,除了传统MOBA类,FPS类项目同时也衍生出多种类型比赛,而棋牌类(斗地主)竞赛奖金已高达500万元人民币。 大厂引领二次元布局,海外动漫IP崛起 2016年移动端产品数量缩减,游戏在类型上出现瓶颈,整个市场需要更优质的游戏来刺激在付费上日益理性的玩家需求。在无法获得优质游戏IP以及没有强大研发团队的支持下,中小厂商承受了空前的压力。但在网易年度首款二次元大作《阴阳师》以及bilibili的《FGO》,米哈游的《崩坏3》的强力表现下,不少中小厂商似乎看到新的出路,引进海外二次元游戏或者IP,针对国内玩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打磨,毕竟国内二次元玩家群体庞大,市场也值得深挖;同时手游细分领域的热点迭出,军事策略游戏、独立游戏、女性游戏等细分类型中都有中小开发者推出的表现惊艳的作品。 移动游戏用户DAU/MAU值分布 在用户活跃度上,iOS用户整体略优于Android用户,其中棋牌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玩家活跃度较其他类型游戏更高。此外,受益于移动电竞热潮,策略类以及卡牌类活跃持续增高。纵观全年数据分布,手游产品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玩法的重度化和推广的多元化,手游玩家对单款游戏的粘度越来越高,并且趋于稳定。 手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日玩家占比持续上涨 由于目前国内移动游戏质量参差不齐,2016年国家对游戏市场正式推出政策进行管控,淘汰了大量低劣产品的上线,国内庞大的移动端用户开始集中在数量不多的优秀头部产品,而国内游戏产品质量的混乱也造成整体市场一日玩家比例持续高涨。 中小厂商产品被积压,次日留存出现下滑 由于2016年市场游戏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有资金实力的厂家对精品游戏注重程度日益加深,同时具有IP效应的游戏也对以往一些中小CP的产品进行了玩家掠夺,因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玩家分流情况,玩家会对比选择过后决定适合自己的游戏,导致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出现较高的流失率,影响了市场整体的留存数据。 区域性棋牌游戏受追捧,7日留存表现优秀 2016年棋牌游戏出现区域类棋牌,新玩法受到不同地区的棋牌类玩家追捧,因此棋牌游戏在7日内留存表现最好,预估区域性棋牌玩法在2017年会得到更丰富的优化以及推广。 大厂产品留存保持稳定,中小CP产品玩家流失率严重 纵观2016年,棋牌游戏,角色扮演,卡牌游戏的30日留存均较为稳定;但全年手游市场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大厂的头部产品具有极强的吸量能力,除了有IP优势的吸引,也体现了大厂具有较高的产品稳定性以及多元化的变现方式,这些都是中小CP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大厂产品数量集中的这几个类型均具有较高的用户留存。 二次元游戏引导大量用户转向 2016年质量上乘的头部重度游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并通过较高的付费率和ARPU值推动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继续高速增长。其中角色扮演类游戏继续展现出高ARPU值的特征,而下半年市场上出现的二次元游戏导致大量用户流向少量精品重度角色扮演类游戏,呈现出高日活、高ARPU值的现象。 四、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行业趋势分析 政策管控下,大小厂商两极分化严重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