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一个好团队不要超过3个人
前不久,我找人力资源的人帮我统计了一下,看一看跟我合作在10年以上、8年以上、5年以上的到底有哪些同事。看到名单后我很感慨,如果那时候我跟他们说,出来跟我干吧,到时候发财了咱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我估计他们也不会跟我合作这么长时间。相反,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牛的互联网产品来,让人们的互联网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有了这个目标,大家才能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建团队,我不希望我的员工单纯是奔着钱来的,因为这样投机分子太多。但是我一定要替员工考虑财务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就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总要养家糊口,要在社会上过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创业是一件耗人健康、燃烧青春的事。对于这些愿意跟着企业打拼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跟他们说好,而是要签协议,让这些燃烧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来的收益。否则,财聚人散,也没什么未来了。 360从一开始就做了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员工持股比例达到40%,最后几轮稀释后在上市前降低到22%。这个比例在今天互联网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我觉得,用股权期权制度可以把团队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些做好了,讲理想主义才好讲,做思想工作才好做。 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走弯路、遭遇挫折,那是肯定的。这个时候,会有团队成员因为不认同未来发展方向,或者因为有更大的现实利益诱惑而离开。同样,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需不同的专业技能,只有新人不断进来,企业才有未来。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团队一成不变地走向成功。新老交替,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通过激励制度。360每年都会维持总股本5%的比例,为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期权。 设计就有利于吸收人才,把新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做事才有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产生出来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稀释掉的价值,这就是我说的“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最怕没成为巨头却得了大公司病 在20多年前,电脑还是一个高精尖的东西,离大众很远。今天手机普及了,大家每天没事的时候都在看手机。互联网也正是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才真正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每个人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世易时移,在新的时代,企业的架构和管理方式也应该会随之而改变。 我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因为从来没有别人这么做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一定是扁平化的,一定是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的,一定是小而美的。 扁平化就是减少行政层级,把传统层层汇报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两层,最多三层。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团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了此类尝试,阿里在不断分拆,到现在分成了25个事业部。腾讯把研发分为无数个项目组,通过不断竞争,也实现了自己内部的推陈出新和自我颠覆。扁平化和小而美符合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快、产品需要小步快跑的需要。 当年公司只有几十人的时候,每个人的声音我都能听到。现在我们有6000人。我最为担忧和痛恨的便是,360还没有成为一家巨头却染上了大公司病。所以,我们迫切地需要这样一个个小团队来打破瓶颈。 而且这些小团队还可以随时随项目而变动,谁提出一个好的产品创意,就可以报上去,如果足够好可以直接获得我或者齐向东的批准。提出创意者可以自己去组建团队。包括我们最近发布的智键,就是公司的一群年轻人在内部的竞赛中提出来的,我觉得非常好,就立即让他们上马去做。 我也希望在我们公司里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涌现出来,做产品负责人,从产品负责人再变成业务负责人,能够像一个小首席执行官一样对自己的产品和业务负责。 将来,360的这些小团队可能不再区分是无线还是个人电脑,每一个团队都可以做跨平台的产品,每一项业务并不是只有一个团队可以做。只要有更好的产品,有更好的想法,我们就支持。 这样就不再需要层层审批大的战略、宏伟的转型计划,可能一个小团队的产品直接就从手机转移到耳机上,整个公司就直接进入可穿戴互联网的未来。 公司不是只靠一两个创始人就玩儿得转的。再聪明的人,他的带宽和经历都是有限的。好的决策者应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产品,在公司这个产品上去创新、去调整架构,加快信息的流动,加快决策的速度,在公司里培养出真正更多的小首席执行官,培养出更多的产品和业务负责人。 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土壤,让大家真的做到创新,敢想,不会被一些定式所束缚,怎样让大家能够学会更好地去做有体验的产品,怎样让大家能够贴近用户,这是调整组织架构的首要考量。 最后,我重申一遍,在今天这个时代,评价员工、评价团队、评价公司,价值标准永远应该是能不能做出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这也是360最看重的。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