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腾讯的长期主义

发布时间:2019-04-19 11:55:20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曾有很多专家从商业模式、从战略、从产品、从“内部赛马"机制、从“进化能力”或从马化腾的“个人境界“去探寻腾讯的成功秘密。这些都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最终让腾讯实现今天如此惊人成就的根源,是其业务决策背后始终坚守的“长期主义”。 1 2018年10月9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整合了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TO B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战略决定组织,在这个新建组织背后体现了腾讯公司最核心的战略意图,即在消费互联网的红利趋于到顶时,推动腾讯由消费互联网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进行转型变革。

  腾讯的这次战略升级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这次舆论危机爆发的主要诱因是业绩放缓、股价下跌以及外界对其“数据与算法”的批评。当时有许多专家预测,腾讯接下来的战略重点一定是利用自己的用户与流量优势,加大广告商业化力度,让腾讯的财报变得更加靓丽,以提振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另外,腾讯公司旗下的内容产品也有可能全面转向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机器推荐模式,与头条系等App展开流量争夺战,因为这是获得流量最简单高效的方式。但从这次战略与组织升级来看,腾讯并没有将这两条路作为战略重点。

  虽然上述两种模式能够让腾讯快速的获得短期商业利益,提升财务业绩与股价表现,但笔者始终对这两条路线感到担心。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两条路线都存在着极大的道德风险与业务风险,但又有着太强的利益诱惑,笔者担心腾讯在短期的商业利益诱惑面前,放弃之前一直坚持的原则与底线。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多个商业案例证明,单纯依赖流量进行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后患无穷。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受资本市场驱动,必然追求越来越高的广告营收目标,开发越来越多的广告位,而广告销售人员在KPI的压力下,为了拉来更多客户,拿更多销售提成,也必然会越来越放松对广告主资质的审核,最终导致平台上虚假广告泛滥,甚至产生危及用户生命安全的恶性社会事件。BAT巨头中的阿里巴巴与百度都曾是前车之鉴。

腾讯的长期主义

  2011年,在阿里巴巴有着销售铁军之称的“中供”团队,曾爆出“中国供应商”的多家会员商家涉嫌欺诈,而“中供”团队的大量销售人员也参与其中,最终导致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与COO李旭晖引咎辞职。2016年4月爆发的魏则西事件,更是将百度平台上的大量虚假医疗广告公之于众。魏则西事件,也让百度的品牌形象大大受损,至今都难以挽回。

  除了百度与阿里,MSN、人人网、51空间与新浪微博等腾讯昔日在社交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也都因过度商业化开发,牺牲用户体验而没落。如果腾讯真的放开广告的洪闸,也必定会导致很多虚假广告的出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有可能损害到用户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而在内容领域,基于“数据与算法”的机器推荐方式同样存在着重大危害。这是因为机器通过窥探用户隐私,持续学习用户阅读历史,便只会推荐用户熟悉与感兴趣的东西,如果用户迷恋一些美女,就始终推荐美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果用户迷信保健品,就始终推荐保健品相关的文章,这些内容是最容易吸引用户的,但对用户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腾讯选择机器推荐的模式,必然会降低内容的底线。

  笔者看好腾讯,就是因为其在过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保持着持续向上的进取心,还始终恪守“正直”的向善价值观,以及追求长期价值的“长期主义”,这是腾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能取得今天成就的根源。

  如果腾讯放开广告的洪闸与降低内容的底线,便是对其长期坚守价值观的违背,这会让笔者对腾讯感到失望。

  腾讯没有让笔者失望,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首先,对于网络游戏这个现金牛业务“动真格”,在因政策冲击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腾讯依然自我束缚,实施了行业最严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要求每一个用户玩游戏之前都要把身份证信息跟公安系统的身份证信息对接验证,并尝试把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到防沉迷体系中去。

  对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机器推荐,腾讯旗下的最核心产品微信也坚持拒绝,其公众号平台始终坚持订阅模式,最新的信息流功能“看一看”也选择了社交推荐,而非机器推荐的模式。“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是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用户走偏了,会有朋友把你拉回来。而机器推荐超出了传统工具的范围,它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人类的工具,不仅不具备纠错功能,反而怂恿用户在错的路上一错再错。因此,张小龙宁可选择牺牲流量,把“看一看”做成一个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也不去侵犯用户隐私,降低内容底线。

  对于流量广告,腾讯也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互联网常见的商业化方式,如果过度压榨容易“涸泽而渔”,更容易牺牲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如果单纯依赖广告收入,容易让企业养成“赚快钱”的习惯,增加企业的创新惰性。所以从创建初期,腾讯就始终没有去走完全依赖流量进行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而是通过推进广告形式创新(朋友圈广告、公众号广告等)提供更高效的广告优化技术(智能出价等),此次从广告升级为营销服务,也是致力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营销服务,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新模式,来推动商业的创新,获得收入的稳定增长。

腾讯的长期主义

  在业绩逐渐遇到增长瓶颈时,腾讯没有选择在游戏与广告这两个最快提升业绩的业务领域挖掘商业价值,而是意外的选择了一个陌生而又艰难的战场——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主要是面向TO B与TO G客户,其业务模式与腾讯曾经依靠着QQ、微信等几款爆款产品就可以包打天下完全不同,而是类似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企业,需要员工到医院、到商场、到学校、到政府,甚至到乡间田地,去和客户沟通每一个需求,和竞争对手争夺每一个订单,交付每一个项目。而每一个项目从售前到实施、交付、运维都是一个需要消耗很多人力,且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并且每一个项目的合同额与利润都较一个爆款互联网产品的收益相去甚远。

  除了将战略重点放在深耕产业互联网这样的辛苦工程之外,腾讯还把基础科学研究和组织年轻化当成了另外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联合知名科学家推出了“科学探索奖”,针对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他们雪中送炭。另外,在腾讯公司内部启动“青年英才计划”,以硬性规定的方式把公司20%的晋升机会给予年轻人,并把识别,培养与提拔年轻人,作为管理者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些都是腾讯公司基于长远考虑而进行的业务决策。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