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游戏时代 是否应该慎用家长控制功能?

发布时间:2019-05-19 00:35:39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新浪游戏频道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周,网易传出消息进一步升级旗下游戏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继1月全面升级防沉迷及家长关爱平台之后,近日又推出了App版家长护航功能。在这款名为“网易手游管家”的App中,家长能够在移动端设置未成年人网易游戏消费

  [新浪游戏频道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周,网易传出消息进一步升级旗下游戏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继1月全面升级防沉迷及家长关爱平台之后,近日又推出了App版家长护航功能。在这款名为“网易手游管家”的App中,家长能够在移动端设置未成年人网易游戏消费上限、禁玩时段等数据,实现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游戏消费的查询和管理。

  在我国,控制未成年人进行游戏的事件和程度,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这一方面与游戏在未成年人当中的普及率日渐扩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上依然对游戏广泛抱有“洪水猛兽”的偏见有关。但如何处理好游戏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应该仅仅是游戏公司自己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

  设置未成年人管控功能 国内大厂频出举措

  随着游戏在我国广大未成年人的生活中逐渐成为一种日常,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呼声中关于游戏的内容也日渐高涨,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已成为游戏行业的重要课题。

  从11月开始,腾讯宣布旗下多款游戏开启人脸识别功能,对一些在游戏注册时实名信息为成年人但游戏内行为却疑似未成年人的玩家强制登陆时进行人脸识别。根据腾讯在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的用户中,有78%因“人脸信息不一致”,被纳入至健康系统的未成年用户防沉迷保护中。

  而在今年3月24日,在UP2019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腾讯正式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该体系包含腾讯在近两年连续布局的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儿童锁模式等多套服务。据腾讯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已初步完成了对未成年人游戏的准入确认、事前设置、事中管理、事后服务的闭环覆盖。

游戏时代 是否应该慎用家长控制功能?

  腾讯称,该体系运行效果良好,以腾讯旗下主力手游《刺激战场》为例,在启用公安实名校验及其他功能后,13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平均游戏时长下降了53%,13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平均游戏时长下降了32%。

  而另一家国内游戏龙头企业网易在今年也连环出招,对旗下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游戏宵禁”、限时等措施。网易在1月起对旗下主力作品进行了全面的防沉迷系统升级和设立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等保护举措,实施“宵禁”和限时:12周岁及以下的用户工作日每天最多只能玩1小时,晚上21:30到次日早上8:30,则禁止所有未成年人进入游戏。

游戏时代 是否应该慎用家长控制功能?

  而本次上线的移动端App版“家长护航”功能中,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地查看自己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消费情况,并对孩子的游戏时长和消费量进行管理,设置消费上限、设置禁玩时段等,更加灵活地针对自家孩子的游戏习惯进行管控。据网易称,目前App端家长护航功能已接入了旗下包括《梦幻西游》手游、《大话西游》手游、《倩女幽魂》手游、《阴阳师》、《荒野行动》等十多款旗舰游戏,并且未来还将覆盖更多的网易游戏产品。

游戏时代 是否应该慎用家长控制功能?

  而在硬件方面,国内大厂也没有缺席,华为从2016年便为旗下手机、华为盒子等产品内置家长控制功能,家长可以在手机中选择需要受到限制的任何App,并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设置不同的使用时间,控制未成年人过度使用手机进行游戏的问题。

  未成年人游戏游戏问题社会舆论强烈

  尽管国内游戏厂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推进对未成年人游戏的控制措施,但是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关注依然与日俱增,巨大的舆论压力对于整个中国游戏行业来说,始终是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

  纵观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于游戏的提案尽管日渐趋于理智,可行性也在日渐增高,但一些针对游戏行业的提案依旧让从业者难以接受: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胡万宁认为,“网络游戏是精神毒品,就得一棒子打死,否则早晚都得死灰复燃。”而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则点名反对游戏巨头“腾讯”公司CEO、全国政协委员马化腾对于游戏正面性的说法,他表示:“我完全不同意马化腾的说法,他是强调网络游戏积极的一面。游戏包含巨大的利益,对商家来说,你过分强调积极的一面,就显得有点伪善了。”

  在国家层面上,有关部门也一直致力于回应全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游戏问题的关切,在今年4月2日举办的2018新浪游戏年度盛典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致辞时表示,青少年是我国游戏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广大游戏厂商应尽的义务。2019年内,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将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移动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标准。

游戏时代 是否应该慎用家长控制功能?

  而就在昨天,5月15日中消协发布了《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一半,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对此,中消协认为“从危害视力因素的认知来看……长时间玩网游是主要因素”,并在报告中曝光了部分在实名验证功能和成长监护以及落实防沉迷机制中存在问题的网络游戏。

  《报告》显示,从危害视力因素的认知来看,各有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认为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玩网游是主要因素;从视力防护的措施来看,虽然超过八成的家庭能周期性的查验孩子的视力,但学校家长落实有利于视力保护的措施还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6%的小学生、3.4%的初中生、1.6%的高中生双眼出现200度以上的视差。

  《报告》指出,多数青少年对于网游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需要家长学校进行教育疏导,尤其是通过良好的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种类、时长等综合管控。中消协在报告中对50款游戏做出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实名机制实现方式上, 17 款游戏产品在登录时强制用户实名,19款游戏在登录环节或账号管理/设置模块有实名功能但不强制用户验证,5款游戏仅在产生消费时才需进行实名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被中消协点名批评的游戏中,虽然《QQ飞车》、《QQ农场》、《炉石传说》等大厂游戏显然可以通过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崩坏3》等火热小厂游戏也可以借助连入公安部认证实名库的形式加强监测,但《元气骑士》等独立游戏作品的制作组和开发商、运营商是否有能力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消协要求的家长监督机制和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系统值得让人担忧。

  家长控制日渐健全 但如何使用将是更大的问题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