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趋势盘点:二十余年里,它都经历了些什么?
不少参与过 E3 的人都觉得,E3 能够更好地拉近玩家与游戏之间的距离。凯西·纽顿是 Verge 网站的记者,主要负责有关硅谷的新闻报道。他曾以记者的身份参加过 E3,并表示自己也是一名玩家。他认为‘E3 能让每一个参与者变身“游戏大使”,孜孜不倦地对外安利各大厂商的游戏内容。’ 手游也开始登上 E3 舞台 说实话,我相信不少玩家看到大型游戏展上公布手游时,内心是比较抗拒的(手动艾特‘大菠萝’手游)。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玩起了手游,众多知名游戏 IP 也纷纷将将目光投向移动端。贝塞斯达在成功出品《辐射:避难所》后,又推出了另一款手游《上古卷轴:刀锋战士》,不过该游戏的表现差强人意。 EA 也在 2018 年 E3 展前发布会上公布了‘命令与征服’系列新作,一款名为《命令与征服:劲敌(Command & Conquer: Rivals)》的手游,不过看了网友们在 IGN 官方频道下的留言,就能感受出玩家对这款手游的消极反应了。 ![]() 不过吐槽归吐槽,看看移动端游戏和主机、PC 游戏的投入产出比,就不难理解为何厂商会孜孜不倦地尝试把 IP 移植到手机上了。而且我们不可否认,手游早已悄无声息地填充了大家的碎片时间和游戏产业的巨大份额,如果日后以主机大作为主的 E3 展上能有更多优质手游登台亮相、百花齐放,也未尝不可。当然,前提是‘优质’。 未来参与 E3 的媒体从业者或会减少 前面提到越来越多玩家选择‘云 E3’,直播的普及或许会造成另外的趋势。本·库切拉是 Polygon 的资深编辑,他认为,以后参与 E3 的评论家或记者可能会越来越少。各大厂商会顺应直播潮流,推出更多商业节目来迎合粉丝需求。这听上去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满足用户的需求嘛。但‘娱乐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动摇评论家和记者原本的地位。 ‘目前参加 E3 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游戏从业者,另一种是想尝鲜的粉丝。这俩群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参展动机。’他进一步解释道,‘媒体从业者往往是很没有存在感的,而且总会被淹没在人头攒动的粉丝群中。’ ![]() ‘直播让 E3 发布变得简单高效,官方或个人在网上直播这些新闻,大家都能够接收到同样的信息,再加上欢乐的讨论气氛、段子齐飞,直播的人气肯定会越来越旺,这对于投资方来说肯定是喜闻乐见的。既然他们只想看到一群热情且不带批判眼光的人聚众狂欢,那评论家和记者还有很大必要到场吗?’ 业内人士对 E3 的批判 近年来不乏有媒体和游戏从业人员对 E3 作出反思,尤其是较难融入其中的独立游戏工作者。 Devolver Digital 的联合创始人迈克威尔逊曾表示:‘我们公司有的同事很早就进入游戏行业,目睹了 E3 的发展历程。老实说,我有点无法理解 E3 对于索尼、任天堂、微软、EA、Steam 和苹果等公司的意义,大厂商们每年花个几百万美元参加展会,就为了向玩家和媒体体现自己的存在吗?’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Devolver Digital 的背景:这是一家老牌游戏发行商,挑选游戏的眼光独到,曾发行过《迈阿密热线》、《塔洛斯的法则》、《王权》和《红弦俱乐部》等热门独立游戏。虽然该公司从未真正参与过 E3,但他们曾在会场外的停车场举办过几天独立游戏的露天会,为现场参与者提供酒水服务,以这种方式来为独立游戏发声。 ![]() Motion Twin 工作室的主管兼前任市场经理史蒂夫·菲尔比也曾说过:‘E3 不是给我们这些人(独立游戏工作室)准备的。’ 他曾负责过大受好评的独立游戏《死亡细胞》的市场工作。‘E3 其实是 3A 大作的狂欢,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很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里实在是太嘈杂了。’ 菲尔比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大部分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工作室都无法进入 E3 这个天价平台,位置稍微好一些的展台需要将近 1000 万的预算。ESA 是 E3 背后的组织者,大约有 35 间公司一直扶持着它,包括索尼、任天堂、动视暴雪、Epic Games 和 EA 等。尽管独立游戏的数量与日增长,但它们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大部分独立游戏开发者选择在 Steam 和推特上发行、推广自己的作品。此图为 2015 - 2017 年间 Steam 上发行的独立游戏占比。可以看出虽然属于‘少数群体’,但独立游戏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比例 总的来说,E3 确实是 3A 大作的重头好戏,独立游戏想要争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随着游戏内容变得越发多样化,曾经的小众游戏也能登上更广阔的平台。 既是年度聚众狂欢,也是行业发展缩影 E3 一路走来二十四载,虽然它可能逐渐变得无趣、套路单一(画饼诱使玩家先掏钱),且形式大于内容,但这个一年一度的大型展会其实映射着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上文提及的这二十多年中 E3 内容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厂商在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人注重游戏剧情、角色多样化和细节的塑造;顺应潮流并努力贴近玩家成为大势所趋;独立游戏开发者对行业现象的批判得到了关注;倚靠‘老 IP’不再稳妥,分分钟摔个四仰八叉 …… 固然槽点依旧多,但也体现出行业的内省和进步。 至于各种‘套路’和‘反套路’,大家心里其实都懂,作为‘佛系吃瓜群众’的玩家,最在乎的还是游戏好不好玩。 来源:篝火营地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