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暴风”消散:一家昔日风口公司的荒诞终场

发布时间:2019-06-28 04:49:25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乐视、ofo一样,暴风集团的故事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些故事有一些共同点:它们看似都不符合商业规律,在资金丰沛的时代被推上了资本的高地,却又在资本撤离时从高处跌落。 最初,局中人沉浸在资本带来的幻象中,满腔热血。2015年,暴

  “暴风没有CEO”

  冯鑫曾说自己没有抱负,渴望自由。直到2015年,他觉得是时候干点大事了。

  那一年,暴风踏上A股,资本开始展现魔力。连续34个涨停板之后,暴风市值一度达到400亿,市盈率高达近千倍。据36氪报道,暴风内部一夜之间诞生了10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和66个百万富翁,冯鑫本人账面身家也超过百亿。暴风魔镜前技术合伙人孙晨回忆,那时每天前来参观的投资人有很多,最多一天有四五波。

  那年年会,在古北水镇,冯鑫给每人发了一台iPhone。暴风影音的技术负责人王涛说,这一切只能用“荒诞”来形容,他隐隐觉得不安,“一个播放器哪值这么多钱?”

  但狂奔的时候,思考只是浪费时间。2015年6月之后,A股尽管下跌,暴风却没有从风口上跌落。它继续狂奔。

  在2015年到2019年的四年时间里,外界看到暴风的故事里出现VR、体育、影业、电视甚至区块链等各种并不搭界的词汇,很多时候都是“做着做着就没下文了。”暴风前员工李陆丰认为,在暴风,很多时候并不是战略决策非常完善,才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业务,而是看哪个业务线是风口,先把东西做起来,再想想怎么把它融到大故事中来。

  暴风一度学乐视,学小米,但多位员工称,“只是学了个皮毛,皮囊都没学到。”李陆丰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2016年,暴风一直在公关战略上向乐视靠拢,公关稿、活动策划都会有意“碰瓷”乐视,但2016年年底乐视危机出现后,暴风又开始迅速“撇清乐视”;TV在起步之初也模仿乐视、小米的粉丝运营手段,“乐视有乐迷,小米有米粉,暴风就叫风迷,”但这些决策在几个月后就都不了了之。

  冯鑫在2015年决定all in VR,却对这项技术的成熟程度,能进行什么程度的应用落地缺乏明晰认知。“冯鑫本人不懂技术,内部也缺乏技术把关的能人。盲目投入,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暴风魔镜前技术合伙人孙晨称。

  他记得2014年下半年参加暴风魔镜面试,过程中,冯鑫既不看简历,也不问他过去的技术经历。却和他讨论,“觉得自己做过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对VR的未来怎么看?”

  “没有架子、性情中人”,是很多暴风员工描述冯鑫时用的词语。在员工看来,冯鑫是和贾跃亭不同的两类人:贾跃亭因敏锐的商业嗅觉、强大的资本和政商关系运作能力而被津津乐道;冯鑫却“信奉道法自然,天道因果,缺乏资本意识,在物质面前显得‘很佛系’。”

  当公司市值飙升至百亿时,冯鑫出门依然习惯住民宿而非商务酒店,固定打扮还是一身黑灰休闲服,保温杯和双肩包。面对股价的涨跌,他曾对员工说,“一切都是空的”。

  对比冯鑫的两位前老板——中关村劳模雷军和对产品有执念的周鸿祎,“冯鑫虽有野心,但对成功的渴望远远不及。”暴风魔镜前员工林路曾表示,冯鑫曾透露,暴风之所以没有做手机,是因为两个前老板做了。“知道俩人都是‘狠人’,PK不过,最后选择了做电视。”

  2013年前后,暴风集团开始仿照小米,实行合伙人模式——即“没有老板,包产到户”。公司将权力下放给VP或合伙人,每个团队独立为所在业务线负责;同时,保持层级扁平化,让架构尽量不超过“VP、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三层;为了让员工间更有平等感,部门内部不太强调职级名称。这些制度后来沿用至暴风魔镜早期。

  “相对自由”的管理带来了平等友好的工作氛围,这成了很多员工怀念的部分。李陆丰记得,他2016年就职暴风期间,公司内部没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打卡,也没有严格的KPI和奖惩制度。刚入职时,他有次顺手清洗了领导放在桌上的咖啡杯,却被后者批评,“在暴风不要做这种(拍马屁)的事情。”

  “这正是冯鑫所崇尚的‘无为而治’”,柳程说。

  不过,创始人的自由风格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松散”。“冯鑫爱自由,不喜欢被管,也不喜欢管人。暴风的管理完全跟不上它的膨胀速度。”柳程如此评价,“相比上市公司老板,冯鑫更适合做个产品经理。”

  同时,放权模式的风险在于,一旦VP和合伙人能力不足,将导致公司运转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多位员工提及,暴风很长时间里实行的都是纸质审批,报销流程“过于随意”。柳程记得2016年刚入职时,一次和同事外出私人聚餐,后者点了一瓶昂贵的酒,并一脸轻松地对诧异的他解释道:“反正冯老板买单。”

  相比制度层面的问题,对暴风更致命的是人事布局上的缺陷。“暴风在快跑前进、需要排兵布阵时,总是缺乏能扛起旗帜的‘关键先生’。”柳程认为,这既是由于公司“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难以吸引来有野心的“牛人”,也和冯鑫“过于任人唯亲”有关。

  暴风的高管团队重点分为两类,一是内部成长型,比如从金山时期就跟着冯鑫的老部下崔天龙、李媛萍等,他们大多忠诚,但缺乏更大公司的历练。另一类是上市后加入的职业经理人,比如两任CFO毕士钧和姜浩。

  多位暴风员工提及,在用人上,相比能力,冯鑫“更重视忠诚度”,同时偏爱‘老部下’,对职业经理人保持审慎。

  “能否被冯鑫委以重任,关键在于他对你是否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有过大项目的历练。但矛盾在于,新人通常难有机会触及大项目。比如魔镜关键的主APP和硬件部门负责人几乎都是集团老将。”孙晨称。

  暴风体育前员工林邻也透露,公司的产品、技术等核心部门VP和骨干几乎都来自暴风母公司。在公司2017年年中大裁员时,上层明确表示要“优先保住老人”。这导致暴风体育“明明是家创业公司,要做新事,却缺乏新团队该有的干劲。”

  “公司一把手的作用,是找钱、找人、找方向,但冯鑫只做了第一点。”复盘暴风的失败,多位员工认为,当冯鑫在长视频版权战役失守后,暴风影音就失去了价值根基,从那以后,就“一步错,步步错”。而公司踏错风口的根源,是缺乏战略、技术和资本层面的得力干将。

  也有人觉得,要是市值低一点,说不定是件好事,柳程说,“在大起大落的资本市场,创业者很容易被高估值冲昏头脑。当市值冲破300亿时,公司以此为标准做决策,会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你不可能永远都在最高点上。”

  然而,是谁给了暴风300亿的市值?资本涌上A股,但可选的互联网标的只有乐视、暴风。于是它们拿到了与自身价值不相称的市值,像赌徒一般,以此作为筹码,不停前往下一个赌桌。即便每个人都知道最终的结果一定会输,但心里总难免侥幸:万一呢?

  最终,众多的“万一”共同写下了这个荒诞的故事。

  截至2019年6月27日,暴风市值已跌去超九成,仅剩约25亿人民币;冯鑫的股票已全数被质押或冻结。暴风近期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亏损高达10.9亿元。

  而就在一个月以前,乐视已经暂停上市,这被看做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死缓”。(文中秦宣、王霞、路易、柳程、孙晨、李邻、李陆丰、林路、王涛均为化名)

  来源:投中网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