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半条命3》
正常情况下,最快实现想法的途径便是拿《半条命2》的模组和起源引擎做个 MOD,这种方式催生过很多成功的派生作品,比如《史丹利的寓言》和《物竞天择》。但北极光计划却打算用虚幻引擎从头开发,也自然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在起源框架下,光从动作来看,步行、跳跃的手感和速率都与其它引擎不尽相同。 面对众人的质疑,唐娜薇仍然坚持己见。在他眼中,对于一个开发人员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团队而言,虚幻引擎显然更适合拿来统筹。 “向《半条命》社区解释这一点无疑是个挑战,有很多人都认为,使用不同的引擎悖离了《半条命》的定义……希望我们的技术演示可以给那些粉丝提供证据,让他们了解到引擎只是一个工具。” 虽然对我们来说,修改现有的游戏可能看起来更容易,但不幸的是,起源引擎已经落后于现代游戏开发的工作流和技术。使用高效的工作流,意味着快速更改、原型化和大量打磨的成本更低。 狠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2017 年 12 月,也就是项目启动的 4 个月后,他们抛出了具体的成果和解决方案。开发团队重建了《半条命2》的标志运动、界面和 AI,目的是尽可能的贴近原作。他们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原先的动作档案,并引入了加速后跳、环形后跳、蹲跳、兔子跳等经典元素。 ![]() 为了检测跳跃效果,北极光团队搭了一个螺旋大楼 除此之外,《半条命2》中还有不少诡异的细节。比如,明明没有雷管的枪械却能射出榴弹,主人公单持手枪的反馈也略显夸张。唐娜薇一直纠结要不要改得更加“合理”,直到和玩家社区反复讨论了两三轮后才得出结论:还是得维持原样。 “毕竟我们开发的是《半条命2:第三章》,不是《半条命3》。” ![]() 根据社区反馈,北极光项目未来也将是一款免费游戏 这股较真的劲头,没想到打动了一批游戏圈的从业人士。到了 2018 年,北极光的成员达到 80 多人。根据社区公开的资料来看,一部分暴雪、黑曜石和育碧的老员工,甚至无偿的参与到计划中来,使得游戏开发工作可以引入一套标准的工业化流程。 以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的诺亚为例,他曾在《孤岛危机4》和《看门狗》中负责关卡设计。加入北极光计划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检测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能力,二是“致敬”《半条命》系列带来的启发和乐趣,其实很多人都抱有同样的想法。 用唐娜薇的话来说,这个民间项目之所以能够一直维持活力,正是因为“从来不缺少《半条命》的爱好者”,他们目前已经完成了大框架的搭建,正在填充和细化素材。 今年 6 月,北极光团队放出了一段 5 分钟的 Gameplay,整部作品已见雏形。只是由于工作量庞大,游戏的流程不会短于《半条命2》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它离真正完成恐怕还需一段时间。 无奈的狂欢 在另一条故事线上,拳头公司的作家米歇特(Laura Michet)正在和朋友们共进晚餐。《书信三》发表后,她不经意间看到推特上有人转发了这篇小说,饭还没来得及吃完,便跑回家开启了一个相关的 Game Jam 活动,当时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半条命2:第三章》的愿景,不能就这么化为泡影。 Game Jam 可以笼统的当成“开发者聚会”,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规划,设计和创建一款或多款作品。与正经的商业项目相比,这种低成本的自由创作形式,更像是一场“无奈的狂欢”。米歇特组织的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时间,期间吸引了一大批游戏制作人,大家都希望完成 Valve 未尽的事业。 ![]() 书信三 Game Jam “Game Jam 陷入困境的风险非常低,因为每个人从一开始就预期自己会失败。”米歇特说到:“我最后创作了一个奇怪的互动短篇故事,你只有一个真正的选择 —— 是否干掉反派 BreenGrub。游戏会记录你的选择,同时也会记录有多少玩家杀了他。” 由于这部作品的文本内容,会根据点击不同的关键字呈现,它多少带了点非线性叙事的味道。也正是因为允许多元的思想掺杂其中,几乎每名作者都可以在 Game Jam 中给出自己对《半条命2:第三章》的不同诠释。 而霍夫曼(Dave Hoffman)制作的游戏《THE THIRD ONE》,相比之下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主人公在无尽的走廊中不断杀戮,偶然冒出几句无关紧要的对话。他的目标,是对线性 FPS 游戏进行最愤世嫉俗的诠释。 “我曾经参与过一些被取消或无限期延期的项目,这太让人伤心了。《THE THIRD ONE》是一款愚蠢的游戏,但背后却是一封写给那些心碎游戏开发者的情书。” “我把所有的音效都录了下来,感觉好极了。当我在公寓里敲打东西时,我的妻子正在努力尝试把卷心菜狠狠砸在地板上、令人感到不快的嚼着胡萝卜,或是挥舞着一根大棒发出撬棍‘嗖嗖’的声音……然后她还和我一起学猎头蟹的尖叫,很有趣。” ![]() THE THIRD ONE 类似的讽刺其实在活动中随处可见,比如一款名叫《我没有嘴,我必须自由》的游戏。当我们的主角想要进行交流时,只能用撬棍对着 NPC 敲出摩斯电码。但“话”还没说完,NPC 便会在你的“攻击”下提前死亡。毕竟,杀戮才是《半条命》的主题,玩家往往扮演着一个沉默的杀人机器。 只有独立开发商 Blendo Games 的方法“特别老实”,仅仅只是搭了个超简陋的模组,但他们将《半条命2》的所有对白提取了出来,然后结合《书信三》的内容写出了剧本,算是给了人们一个可视的结局。 ![]() 对于米歇特而言,这场 Game Jam 的结果有些让人喜出望外,她并不奢求一个完美的收尾。而是鼓励人们或正经、或滑稽、或愤怒的表达自己对《半条命》的情感,使得这个系列的火种能够传递下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书信三》引发的思考,还是“北极光计划”的愿景。人们获得了如此多的“第三章”诠释,某种程度上,它是不是也算“做完了”呢? 在《半条命》20 周年 Noclip 纪录片的末尾,有人如此说到: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