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搁浅》:错位
然而,和云玩家无法感受真正的《死亡搁浅》一样,这些视频也不过自欺欺人的谎言——甚至是包着糖霜的砒霜。你只要真正连接过开罗尔网络,肯定会明白《死亡搁浅》的基建并非某一国、某一系的专属,而是全球玩家协作的产物。说到基建就想到基建狂魔,说到基建狂魔就想到中国,说到中国就开始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与其说是对游戏的热爱,倒不如说是狭隘民族主义的狂欢。小岛秀夫想让玩家通过送货连接起一个个封闭的社群,在一些人眼里却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它的反面,真是莫大的讽刺。 ![]() 看到道路就觉得一定是国人玩家造的,这种自信,也许可以叫道路自信。 非典型末世送货游戏 《死亡搁浅》的主题(至少主题之一),就如上面所说,是送货。更准确地说,是在大灾变过后的末世里走东串西,通过送货把支离破碎的世界联系起来,重振人们对于文明的信心。 这个设定难免让人联想到大卫·布林的《末日邮差》,以及黑曜石的《辐射:新维加斯》。《末日邮差》可以算是废土风格作品的鼻祖之一。那个故事里的美国,已经沦为了废土,而主角误打误撞,从战前邮差的尸体上拿到了一沓信件。他靠着信件招摇撞骗,想讨点饭吃,结果阴差阳错真的干起了邮差的活。他遭遇过最凶恶的匪帮,也见过最善良的变异人,最后在不懈干旋和努力下,文明之光重新照耀在了荒芜的大地上。《末日邮差》无疑启迪了《辐射》系列,其中最明显的,当属黑曜石的《辐射:新维加斯》。无论残酷的莫哈维废土、林立的派系,还是主角的身份(甚至外号直接就是邮差),你都能在《末日邮差》里找到对应。只不过作为游戏,我们的代入感更强。 ![]() 欢迎来到新维加斯。 得知《死亡搁浅》讲的也是末世送货故事以后,我难免把它们想象成类似的东西。直到真的进入游戏,我才发现它和我想的有很大的出入。如果要打个比方,这游戏倒是更像几个月前上映的《骡子》(Mule)。伊斯特伍德在那部自导自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里扮演了一个退伍老兵厄尔。他因为家庭困境,替人运起了毒品,但即使在赚到钱,家庭问题也得到解决以后,他依然一趟趟地走着从墨西哥到底特律的路线。对他来说,送货不是目的,送货行为本身也不是目的,但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我们在《死亡搁浅》里扮演的主角叫山姆·波特·布里吉斯,心态与厄尔何其类似。山姆并不在乎他送的那些货到底对重建美国起了多大的作用。把货从一地默默地送到另一地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但在这横跨美国的旅途中发生了许多事,让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并最终以一种和《末日邮差》或者《辐射:新维加斯》截然不同干的内敛方式,把自己和世界联系到了一起,也赋予了他活下去的意义。 如果你打通了游戏,相信也会和我一样,觉得小岛秀夫为故事选取的角度很独特。问题在于,有个新颖的视角,并不意味着故事就一定能说好。 ![]() 并不可信的故事 与大多数以末世为基调的游戏相比,《死亡搁浅》的大地同样满目疮痍,但文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留,你碰不到穿着皮甲,开着摩托,留着莫西干头的典型废土匪帮。当然,游戏依然有定位类似的敌人,他们叫做米尔人。 米尔的英文就是Mule,和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同名。按照游戏里的说法,这是群罹患“送货依赖综合征”的送货员,会为了抢夺货物而来袭击玩家。查阅游戏内资料,我们得知虚空湮灭(《死亡搁浅》里导致美国成为废土的灾难)前,人类取得了物质大发展,但御宅越来越多。为了给这些足不出户的人送货,快递员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成了维系社会的关键。虚空湮灭发生后,社会运转失常,已经送货上瘾的快递员们便开始抢夺别人的货物,成为了山姆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这设定给人的感觉异常出戏。毕竟再怎么说,御宅作为社会问题是日本特色,而美国是什么样的地方?美国是个汽车跟人口数量差不多的外放型移民国家,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让御宅族成为问题的地区之一。 其实早从MGS时代,我就深深地怀疑,小岛对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充满了偏见(虽然主观未必带有恶意)。他假想里的美国,本质上还是他的母国日本——只是变成了说英语,多种族融合,军事实力冠绝全球的日本。你看MGS系列讨论的核心之一:拥有核武是原罪,直接源自日本遭遇的原爆(MGSV的先导序章干脆就叫原爆点);对美国政治经济的想象,也是主观臆想大于对现实考量,MGS4里整个爱国者系统,包括索利达斯·斯内克当上美国总统,都基于简单粗暴的阴谋论;回过头看《死亡搁浅》,美国总统是灭绝因子这种毫无说服力的设定,又一次证明了小岛对美国政治的想当然。 ![]() “送货依赖综合征”并不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并不是说小岛秀夫不会讲故事,实际上,他能把剧本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MGS系列几部游戏编织出的故事既细腻,又有史诗气质,让人难以忘怀。但他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拿近现代的真实历史和社会当游戏背景,而你只要细细一品,就会发现它们经不起推敲。所以别看小岛的游戏特别抓人,等你迫不及待地往后推进剧情到包袱抖出,你会发现他揭晓的答案总是牵强苍白,难以服人。 遗憾的是,许多人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将小岛奉为神明,反复解读他的作品。那些热衷分析小岛作品的人,甚至还有一个戏谑的叫法“岛学家”。《死亡搁浅》从第一支预告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了岛学家们的眼球。凭空出现的手印,若隐若现的鬼魅状怪物,加上疑似穿越的场景,让游戏充满了悬疑气质。可是打通游戏以后想一想,《死亡搁浅》的故事真的有深度么?小岛似乎想表达很多东西,但似乎又什么也没有表达。我们学到了艾登堡鱼母、手性结构、古埃及神话里的巴和卡这样的名词,我们接受了开罗尔晶体、时间雨、冥滩等游戏独有的概念,然而《死亡搁浅》的故事本身似乎并不值得深究。它就像那个名叫希格斯的反派,从名字到做派,看起来牛逼烘烘,但真相一揭开…… ![]() 装了那么多逼,真打起来是个鸡的希格斯。 而且冷静下来说,《死亡搁浅》叙事的手法,相比MGS系列,有明显的下滑。虽然镜头语言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开出来的歌单品味也依旧,但作为游戏制作者里电影拍得最好的人,小岛在叙事上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