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原力沉浮记:“星战”游戏发展简史(上)

发布时间:2020-01-20 08:45:28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如果你此前并不是一位“星球大战”爱好者,最近这段时间应该是很容易入坑的。岁末年初这段时间里,不仅有“星战”电影《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有迪士尼的首部“星战”真人剧《曼达洛人》,还有重生娱乐的年度游戏《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星

  《星球大战:X翼战机》(Star Wars: X-Wing)是卢卡斯艺界独立发行的第一款“星战”游戏,制作人Larry Holland之前以制作二战飞行模拟游戏闻名。卢卡斯艺界认为,既然“星战”电影中的空战本身就是基于现实的拓展(《星球大战》第一部的空战镜头是在二战战机的驾驶舱里编排的),那么游戏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结果,“星战”粉丝们见识到了一款重新定义3D空战的经典游戏,生动的视觉表现、难以置信的配音以及熟悉的“星战”元素让《X翼战机》声名大噪。玩家在游戏里可以选择3种特性不同的战机,任务的内容从空中狗斗、护航拦截、突袭敌舰到攻击主力舰,非常丰富。同时,《X翼战机》是一款有一定操作水准要求的游戏,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点硬核,给了“星战”铁粉和高难度游戏爱好者相当多的惊喜。

在当时声光极为出色的《星球大战:X翼战机》在当时声光极为出色的《星球大战:X翼战机》

  《X翼战机》发行后,首周就卖出去了10万份拷贝,总销售量超过50万份。然而这并不算完,第二年Larry Holland又制作了《X翼战机》的续集《星球大战:钛战机》(Star Wars: TIE Fighter),让这个系列成为了最著名的“星战”游戏系列之一,我们在先前的文章中,也专门讲述了《钛战机》的故事。

  《钛战机》的经典之处在于,它采用的是帝国飞行员的视角,在宇宙各处阻止星际海盗破坏、对抗反抗军、参与内战。让玩家扮演电影中反派的尝试非常大胆,这让人们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体验这个科幻世界,电子游戏终于体现出了电影难以包容的一面。这种另辟蹊径、不再局限于还原电影的制作思路,对之后的“星战”游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以扮演反派的《星球大战:钛战机》可以扮演反派的《星球大战:钛战机》

  除了《X翼战机》之外,卢卡斯艺界在当时还开发了一款类似的飞行射击游戏《星球大战:绝地反攻》(Star Wars: Rebel Assault)。从质量上来说,《绝地反攻》并不如《X翼战机》那么优秀,但重要的是,这两款游戏相当不错的销量拯救了在当时几度濒临破产的卢卡斯艺界。没错,图像冒险游戏虽受好评,但还没有让公司赚大钱。卢卡斯影业的总裁Gordon Radley在《绝地反攻》发布后对卢卡斯艺界管理层表示,“战舰正在转向”,意思是公司的危机解除了。

  1993年,《毁灭战士》的出现兴起了FPS狂潮,卢卡斯艺界当然也不想落后于时代,《星球大战:黑暗力量》(Star Wars: Dark Forces)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原本这款FPS游戏的主角会是卢克·天行者,但是开发者们觉得,卢克的故事对于大众来说过于耳熟能详,限制了游戏的玩法和剧情拓展。于是,在一些《毁灭战士》的“星战”Mod影响下,卢卡斯艺界决定将舞台搬到死星上,以凯尔·卡塔恩(Kyle Katarn)这个前帝国军官为视角,讲述一段“星战”电影中没有的原创故事。

  这一段故事一讲就是8年,诞生了包含《黑暗力量》在内的以射击要素为主的“星球大战绝地武士”(Star Wars Jedi Knight)系列。凯尔·卡塔恩通过5部游戏,从一个前帝国军官成长为绝地大师,他是“星战”游戏里名副其实的第一个真正原创的英雄主角。

FPS领域的野心《星球大战:黑暗力量》FPS领域的野心《星球大战:黑暗力量》

  《黑暗力量》创下了30万份预定量的纪录,总销量接近百万。关键的是,卢卡斯艺界追求的、通过游戏拓展“星战”宇宙的思路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于是下一款野心勃勃的作品就安排上了,它就是《星球大战:帝国的阴影》(Star Wars: Shadows of the Empire)。

  《帝国的阴影》是一款结合了第三人称射击、太空模拟、赛车竞速等元素的游戏,讲述了电影《帝国反击战》和《绝地归来》之间那段时间在遥远星球上发生的故事。不过,这次游戏的角色不再“同人化”,卢克、莱亚公主、汉·索罗等电影主要角色悉数登场,玩家与他们并肩作战,逃避帝国的追杀、挫败反派的阴谋。

  《帝国的阴影》没有像之前两个“星战”游戏系列一样取得巨大成功,但它的故事在很多年里一直得到官方承认,被当做电影《绝地归来》之前的官方剧情,这表示“星战”游戏的创作方式得到了卢卡斯高层的认可。

《星球大战:帝国的阴影》,1996年《星球大战:帝国的阴影》,1996年

  从拓展“星战”宇宙到创造官方剧情,卢卡斯艺界在收回“星战”游戏改编权后赶上了电子游戏高速发展的时期,新奇的剧情和玩法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游戏不同于电影的魅力所在。世纪之交,卢卡斯艺界的“星战”游戏数量迎来了井喷,但质量却开始大幅下滑。

  ■ 帝国的阴影

  随着一批“星战”游戏的成功,越来越繁荣的游戏产业让卢卡斯艺界产生了一种错觉——不管什么游戏类型,只要套上“星战”的皮囊,就会有大批粉丝为之买单。于是,从1995年开始,卢卡斯艺界在10年时间里产出了36款“星战”游戏,进入了不折不扣的高产时代。

  在1997年的《星球大战:铁手大师》(Star Wars: Masters of Ters Ksi)中,卢卡斯艺界开始挑战格斗游戏,同时也是首次尝试在PS上发行“星战”游戏。游戏背景发生在电影《新希望》之后,帝国为了报复反抗军,招募了神秘的铁手功(一种近身格斗术)大师阿登·林(Arden Lyn)来剿灭反抗军的高层领导。

  卢卡斯艺界的制作人对这款游戏很自信,在前期宣传中多次表示“游戏质量绝对没问题”“‘星战’迷肯定会迷上这款格斗游戏”,但在上市后,人们很快发现《铁手大师》不过是对南梦宫“铁拳”系列的拙劣模仿。媒体平均分为5/10,入选“十大最烂格斗游戏系列”。卢卡斯艺界不得不承认,第一次在PS上制作游戏,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同年,他们为GBC开发的冒险游戏《星球大战:尤达外传》(Star Wars: Yoda Stories)被IGN打了2/10的超低分。 

《星球大战:铁手大师》,达斯·维达对战阿登·林《星球大战:铁手大师》,达斯·维达对战阿登·林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