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单机游戏 > 单机资讯 > 正文

业界奇扒:我们真处在“买买买”的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17-12-18 06:29:38 所属栏目:单机资讯 来源:游民星空
导读:副标题#e# 几乎每个初春和初夏,或者圣诞节和感恩节的前夜,游民星空的编辑们都会收一条信息:为“那件大事“做好准备——这件“大事”并非见不得人的密谋,而是Steam促销就要来了,为此,我们必须准备好大笔花钱,或者,保管好自己的存款。 尽管常被冠以“

  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越来越不值”的错觉

  现在,我们已经介绍了电子游戏的价格史,以及它的过去和未来。从这个角度看,如今的电子游戏,确实处在性价比的制高点上。但对另外一些玩家来说,有个问题却一直挥之不去:“既然说游戏性价比很高,但为什么,我们觉得在游戏上花的钱,越来越不值?”

  “值不值”是一个主观概念,但也可以同样用经济学和心理学进行分析。让我们把目光转回1980年代末,那时的经典作品似乎并不具备如今大作拥有的品质,在当年,大多数游戏都是平台动作类,目标往往是杀掉一切你遇到的怪物,至于游戏时间也只有只有2-3个小时,但当年的我们却对这种“不良心”无动于衷。

  而在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大作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美轮美奂,还有着宏大的世界和超长的游戏时间——至于多人模式的存在,则让游戏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娱乐盛宴。

游民星空

  《GTA5》截图,今天游戏展现的世界,可能是20年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到的,但这一点,却似乎无法抚平我们的不满

  事实上,假如任何一部本世代大作重拾20年前的套路,并以60美元的价格出售,恐怕只能砸掉自己的招牌,甚至与其它娱乐产品进行比较,游戏在性价比上也有明显的优势:在国外,一张音乐专辑的售价大约在12美元,而一场两小时的iMax电影需要18美元,而国内则更为低廉,从这个角度,玩家似乎不该抱怨——但现实是,很多人仍然感到被欺骗了。

  首先,需要指出,对娱乐产品,用“性价比”来衡量其实非常武断:至于它们满足的,也只是某个特定方面的需求:你去看电影,不只是为了欣赏画面和剧情,也可能是为了交际;音乐专辑虽然只有1个小时,但这并不妨碍你在闲暇时分回味无数次。不仅如此,游戏的体验还不仅仅取决于性价比,还取决于难度和玩法:有些玩家喜欢短流程、或者10分钟一局的在线游戏;而另一些人喜欢流程长达数周的开放世界RPG;有些游戏则专注于电影化的叙事,并试图让剧情更加紧凑,而有些游戏会提高难度,并让玩家因此欲罢不能。

  事实上,上述作品并无优劣之分,而我们的失望,其实恰恰来自游戏的多样化本身: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相互竞争的同类产品,这降低了部分游戏的垄断,并剥夺了玩家的新鲜感;而这些产品中展现出的创意,又让人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即在游戏的世界中,“进步”是一种理所当然。于是,玩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又不愿意为“理所应当”的进步花太多钱。

游民星空

  1990年代,美国的一家游戏店,无论中外,这里都是无数玩家心目中的圣地,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们也扮演了一个不那么光彩的角色——比如资源的垄断者

  我们之所以产生怀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发达的游戏市场。20多年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们买游戏时,仍要光顾屈指可数的游戏店,当时,卖家是不折不扣的垄断大亨,而我们只能默默接受——这里没有Steam上的“不满意退款”,也很少见到几个月后游戏售价的大规模跳水,如果你的交际圈子不够广,你甚至不能买到廉价的二手货。但今天,情况不同了:你“搞到”一部游戏的花费,要比你“买到”一部游戏低廉得多:

  简单地说,在淘宝上,你明明能用100块钱买到二手版,那花200多元去买首发版就成了一种浪费,于是,我们便产生了“以发售价够买游戏其实不值”的观念。

游民星空

  日新月异的进步、种类繁多的游戏,让我们的审美越来越挑剔,尽管游戏的价格越来越低廉——这里展示的,是一位美国游戏收藏家的陈列柜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