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自己》:我用三年业余时间做了一款主机游戏
16年最后一个月,我将《SELF》的试玩版上架绿光,我上架完已是深夜,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登录后台,吓出一身汗,后台统计差评如潮,留言区也被差评攻陷。玩家的矛头直指糟糕的英文本地化,所有英语文本没有经过英语母语者润色,缺陷十足。可是覆水难收,我只能撤下所有英语本地化内容,重新发布仅含中文的试玩版,图文介绍和宣传片也全部替换为中文版。 留下差评的玩家数量巨大,我只能花更长时间积累好评。这件事现在说来云淡风轻,当时可把我折磨够呛。在几番拉票以后,整体好评率才慢慢扭转,最终有惊无险,游戏在公历新年伊始通过了青睐之光,获得了上架Steam的资格。记得一位外国玩家,在我撤掉英文本地化后留言说,虽然啥也看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好评! 《Replica》的作者,韩国大哥Somi那时也留言给我,对《SELF》游戏本身表示肯定,鼓励我勇敢度过难关。今年(2019年)Somi大哥的新作《律法之地》因为中文本地化缺陷收到了大量差评,虽然及时亡羊补牢,还是错过了最佳销售期。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难过,这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品,不应该被埋没。 沉寂 在上架绿光以后,我接受一家媒体的线上采访,盲目乐观,称游戏会在2017年暑假完成。实际上,真到了2017年暑假,我只完成了游戏的剧本。 那一年,我有职业变动,花在日常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花在《SELF》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每天做游戏了。不过游戏本来就不是我生活的主旋律,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平静地生活,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上班神游,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经常能想出有趣的点子,我会把它们记在笔记本上,等有空时做进游戏里。2017年年尾,游戏整体框架已经成型,只要老老实实往各个缺位上填补内容就行。 负责作曲的同事也时不时会发来新编的片段,里面既有我们事先约好的曲子,也有他自己灵光一闪的创意。我特别重视这些自发的创意,那是另一个人在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诉说对《SELF》的理解,时常能反向启发我。 神奇的是2018年。 2018年。我被调去为公司做了两款别的游戏,还上了架,参了展。 我的老板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他早就听说我做了一款游戏得到了绿光。 “市场部门那边有个想法,做微信小游戏,转化线上流量到线下。”老板突然找我。 2018年年初,微信推出“小游戏”,《跳一跳》风靡大江南北,冒出了一批所谓爆款小游戏。 “啊,可以试试。” “你想不想做这个?” “啊?这个找外包不就行了。” “这东西才出来,哪有外包做。你有经验。” 于是“有经验”的我接下了公司的小游戏开发工作。我学习了新的游戏引擎和新的技术架构,办理了软著……在18年里上架了两款风格迥异的作品。 我以为这就完了。 “参加CJ要多少钱?”老板又突然找我。 “不清楚耶,现在来不及了吧,已经五月了。” “哦……”他若有所思,“那今年还有什么展会?” “We……WePlay?也在上海。” “你去联系一下,咱们带着你做的小游戏参展。” 于是“做游戏”的我联系到主办方,买下展位。18年11月我和同事们拖着沉重的物料一块来到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我们隔壁展位,展出的是NS游戏。 “小熊,你以后肯定也要做Switch游戏。”老板指着隔壁展位的两台NS开发机说。 “哪有那么容易啊……” “很难吗?”老板说,“这次出展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实在太累人了。明年我再也不想来参展了。” 人生就是背着Flag前行。 复苏 结束了小游戏开发,结束了展会,获得了大把空余时间,我重新捡起《SELF》,把积压许久的设计都放进游戏,填补内容空缺。虽然有遗憾,但是《SELF》需要一个句号,完成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再拖了。 2019年2月,《SELF》首个完整版本送到了发行同学面前。 “游戏很不错。”发行大哥说,“有几个地方如果能够修改一下,体验就更棒了。比如这里……” 他哗哗列出了几十条修改建议,我赶紧记下来。不少细节问题,他们不提,我压根意识不到,他们一提,我就茅塞顿开相见恨晚。此后,每次提交新的版本,发行大哥都会快速反馈新的修改建议。如此反复,游戏体验也不知不觉上了一个台阶。 “它很适合放在NS上。”发行大哥提议。 于是,《SELF》有了Switch版。但是第一次移植很不顺利,我对主机平台并不了解,最开始甚至连编译工程文件都一直失败。我只能花好几天的时间,逐项对比几千条配置信息,不断测试,终于找到了错误源头,游戏成功编译,在NS开发机上运行起来。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