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公会资讯 > 正文

雅虎帝国的消亡史

发布时间:2017-03-04 18:17:53 所属栏目:公会资讯 来源:钛媒体
导读:2011年12月第,Yahoo!位于旧金山的旧广告牌被拆除 来源:CNBC 今年1月,Yahoo!将其主营业务全部出售给了美国通信巨头 Verizon,而其余包括阿里巴巴股份以及同日本雅虎的合作业务独立运营,后者将更名为 Altaba——这个名字还遭到中国网友戏谑为“阿里他爸

从1995年秋到1996年春,网站每周页面浏览量从2100万攀升到4200万,到了秋天的时候,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1亿。尽管这家公司在1995年的收入只有140万美元而净亏损超过63万美元,但投资人、互联网界都迫不及待地期望着这家公司上市的表现。

1996年,Yahoo! 终于 IPO 上市,发行当天股价从13元飙升至最高43元,尽管收盘价回落到33元,但这已经让它成为截止当时纳斯达克历史上发行日增长第三高的公司。是日,Yahoo! 市值达到8.5亿美元,此时,这家公司的员工总共也只有49人。杨致远和费罗的账面身价都超过了1.3亿美元,早期投资人软银获利近2亿美元。

在上市后数月内,Yahoo!公司的股价较 IPO 高点跌去超过44%以上,但直到1998年3月之前,Yahoo!是唯一一家录得盈利的搜索公司。

此时,Yahoo!大约35%的流量份额来自本土,其余都来自海外。这家公司在上市10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拓荒海外市场的步伐,它和软银以分别占股40%和60%的比例创办了 Yahoo! Japan,是美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海外化战略一方面能为 Yahoo!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广告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沉重的运营成本支出。

到了1997年,Yahoo!收购了 Rocketmail 推出了自己的邮件服务,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Yahoo!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游戏、群组、即时信息服务。

在1999年初,Yahoo!以价值35.7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线上虚拟社区 GeoCities,后者在当时是世界上流量第三大的网站,不到100天内,Yahoo!又以价值57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在线电台网站 Broadcast,而在当时,这个网站的用户总共只有57万名。

其时,何等意气风发,Yahoo! 帝国的市值高达1280亿美元,即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也要在这家互联网新贵公司甘拜下风,它的市值那时只有1080亿美元。

在千禧年的最初几天,Yahoo!公司的股价达到了118.7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在海外,Yahoo! Japan 在2月份成为了日本股市历史上第一家股价超过100万日元的公司。

提姆无奈之下只有辞职,Yahoo!将华纳公司 CEO 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延请至公司担任新 CEO,一个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轶闻是,此人从来不使用电子邮件。

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Yahoo 帝国看似稳固的版图隐隐约约地松动。

输掉未开始的战争

1998年时,Google 的两位创始人曾经接触过 Yahoo!希望作价100万美元将 PageRank 出售,Yahoo!拒绝了两位斯坦福博士的要求。这并没有妨碍到两家公司的合作,双方在2000年达成协议,Yahoo!采用 Google 的搜索引擎。

2年后,也就是2002年,Yahoo!一度出价近30亿美元收购 Google,最终被后者拒绝。

这一次,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了布林和佩奇手上,他们要价50亿美元。2002年的时候,Google 营收只有2.4亿美元,Yahoo!的收入则不到8.4亿美元,它的股价则徘徊在7美元左右。如果要成功收购 Google,意味着 Yahoo!要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押注在这家模式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搜索公司身上,而那已经不是收购,更加近乎合并。

最终,Yahoo!放弃了这次惊心动魄的收购。

雅虎帝国的消亡史

从2004年开始,Yahoo!就被 Google 抛在了身后 图片来源:WIRED

两年后,Google 成功 IPO 上市,Yahoo!发现自己已经从搜索市场的领军者变成了蹒跚的落伍者、追赶者。到了2006年,Yahoo!品牌广告增长下滑了一半,在搜索相关广告市场上的份额从近1/3下滑到不足1/4,而 Google 则占据了整个市场68%的比重。

对 Yahoo!来说,比业务下滑更严重的隐患在于,Google 收购 YouTube 与 Facebook 不断做大,Yahoo!坐视线上视频和社交市场被人瓜分割据,这直接导致了在随后的内容、社交大潮中,Yahoo!完全处于下风。

在2006年,Yahoo!不仅看中了 Google,同时,它也看到了 Facebook 蕴藏的巨大潜力,但是,节外生枝的是,由于难堪的财报状况,职业经理人塞梅尔最终将10亿美元的报价压低到了8.5亿美元,而这看起来精明合理的以财务为考量的商业决策最终使得扎克伯格拒绝了 Yahoo!。

甚至 Yahoo!也曾经动过收购 YouTube 的念头,然而,最终还是被 Google 以更高的16.5亿美元价格捷足先登。

雅虎帝国的消亡史

Yahoo!公司第二任 CEO 塞梅尔(图片来自网络)

在向来以交易决断闻名的塞梅尔手上,Yahoo!和技术公司的角色渐行渐远。

和其他利用人工排列的目录和算法的搜索引擎不同,早在1998年就上线的搜索网站 GoTo.com 采取的是竞价模式,把结果卖给最高的出价者。在互联网泡沫爆发的2001年,这家公司易名 Overture,到年底用户在这个网站上的广告点击量超过14亿次。

Google 意识到了这套搜索竞价模式背后的巨大潜力,于是在2002年开发出了自己的 AdWords。事实上,塞梅尔之所以试图收购 Google 就是觊觎了它背后的 AdWords 技术。

随着收购 Google 计划失败,Yahoo!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而以不到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被认为搜索技术仅次于 Google 的 Inktomi 公司。而到了2003年,塞梅尔充分发挥了其交易谈判上的天赋,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原本要价近19亿美元的 Overture。

塞梅尔对此信心颇足,他声称,“我们不是进入大家都在做的搜索领域,而是要进入搜索领域去改变整个游戏”。到了2004年2月,Yahoo!终止了和 Google 的合作开始采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

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微软是 Overture 仅次于 Yahoo!的第二大客户,它在搜索领域的野心一直为人所知,Overture 在微软和 Yahoo!之间处于异常微妙的位置。于是,Overture 和 Yahoo!的运营究竟是合为一体还是各自独立,这不仅成为 Yahoo!内部管理层和工程师的疑问,也成为塞梅尔如何处理和微软关系的考验。

于是,Yahoo!决定保持 Overture 的独立运营,同时,展开了一个代号 Panama 的项目,试图将新的搜索广告技术和 Yahoo! 自己的搜索统合起来。

这成了Yahoo!和塞梅尔始料未及的大麻烦。

仅仅是将 Overture 的竞价结果显示在 Yahoo 搜索页面上,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技术整改,而考虑到 Yahoo!的全球化业务线,改动之繁重与困难自然不必赘言。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