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游戏与教育:一位初中班主任的自白
在7月11日的上午10点,这位老师主动找上了我们,对于现在网上出现的孩子、游戏与教育的话题,他有着切身的感受。 他和我聊了很多,带着一股渴望和纠葛。语毕,让我觉得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将自己的学生称为“孩子”。 为此,我写下了这篇自述形式的文章。 配图/《放牛班的春天》 你可以叫我吴,简单来说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初中化学老师,也是班主任,从业已经快第14个年头了,学生来来去去换了一波又一波。 对了,我还有一个身份,一位资深玩家,最早玩FC上的《赤色要塞》,PC上从《大航海时代2》和《高报酬战将》开始,比较喜欢单机RPG、SLG,或许多了这一重身份的缘故,关于这个话题,我确实有很多与大家分享的想法。 ■ 杨音 杨音是我带过的一个小孩,成绩中游,据我的了解,平时他会玩些手机游戏,但都在合理的娱乐范畴。 那么杨音有沉迷游戏吗?在我看来,杨音玩游戏的态度其实和多数普通的成年人一样,当遇到一件喜欢的事情时,往往会短暂沉迷其中,希望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内心他的想法,这种“爱好”的蜜月期其实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始于喜欢、止于腻烦。 很多时候,这种简单的道理由于孩子的青春期和性格的缘故,被刻意或无意的放大了。 在去年立夏,杨音又喜欢上了一款游戏,但这次却向着比较极端的方向发展,杨音开始频繁的超出父母规定的时间,而后开始通宵达旦地玩,起初,家长只是在规定时间后收回手机,并对杨音进行教育和安抚,告诉他适当娱乐是可以的,但不能太过沉迷。 父母的处理很理智,很具有代表性,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杨音彻底爆发了,他情绪激动,会痛哭流涕,到忍无可忍的时候甚至会用拳头砸墙来泄愤。 妈妈找了几乎所有纸面上非常优秀的教育方式希望去扭转,但是收效甚微,杨音态度强硬,不愿交流,他只要求拿回手机。 父母对杨音非常负责,即使工作再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说到这里,网络上有一些主流评论我是看了的,说实话,我觉得挺可怕。这些言论给我的感觉是只看过几篇“热点”、想法仍停留在十年前,或者说是停留在一个固化框架里的“键盘教育家”,这些人并不了解现状,比如我看到最多的类似“如果这些家长能拿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怎么会沉迷网络”的言论。 现在这一代家长,除去一些非常特殊的个案,其实大部分在处理事情上都是开明、负责的,杨音的家长就是其中一对。 他们的表现得很克制,并没有采用极端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但家长的问题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直接套用那些成功的办法得到了更糟的结果,而网络上基于因果关系的直观建议,显然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帮助。 于是,他们找到了我。 ■ 性格 我也很奇怪,一向对游戏不太上心的杨音为什么这一次如此的固执,我问他,为什么天天熬夜玩这款游戏,由于平日里关系不错,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想上分到王者。” “上王者也不用天天熬夜啊!” 孩子犹豫了一下说:“我只会用妲己这个英雄,而且用得不好,晚上厉害的人比较少。” “这就是你的目标?用妲己上王者?” 杨音坚定的点了头,我意识到这孩子在选定一个目标后就会非常偏执的去达成,这是我原来不曾注意到的性格,班里有那么多孩子,我其实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他们表露出来的外在性格,而其他更多地需要我自己去主观判断。 关于这个问题,我特地问了杨音的父母,他的妈妈告诉我,他从小就好动且暴躁,背地里还咨询过心理医生,不过医生诊断后并不觉得是多动症,只是单纯的性格使然,简单说,就是不清楚原因;而且杨音在处理自己在意的事情上,总是表现的非常坚持,我意识到一点,这款游戏在某些特质上与杨音的性格擦出了火花。 “上了王者就不熬夜了?”得到了他的首肯后,我意识到必须要尽快帮助他,因为杨音其实身体很差,不能够长期熬夜,这也是他的父母之所以如此着急地来找我的原因。 鉴于我玩游戏的经验,给了他两个建议,一个是找人代练,而另一个,则是去找几个高手带他上分,我还告诉他,“班上不会有人知道的。” 虽然他答应了我,但从效果和杨音的配合程度上来看,他其实并不乐意,“我还是想凭自己的实力上王者。”在一次课间,杨音对我说出了实情。 无奈下我给出了最后一个办法——换英雄,玩过这款游戏的人都知道,他选择的英雄过于弱势,于是我让他换干将莫邪。起初他不太愿意,仍然坚持用妲己;而这一次,我也急了,跟他说这并没有作弊违规,也没有破坏你要上王者的心愿,你原来是只会用妲己,现在我来教你怎么用干将莫邪! 虽然还是有点不情愿,但想上王者的欲望显然更胜一筹,于是我们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 他后来打上了王者,也兑现了承诺,但我真的帮到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发现太晚,长期熬夜让杨音的胃功能弥乱,这种对身体的伤害是一辈子的。而且杨音这件事让我反思,一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鲜明的个体,并没有万能、正确的教育方式;二是孩子的性格多样性,这导致了寻找到符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需要一定时间,而可悲的是,孩子往往等不起且没有多少能试错的时间。 时间对孩子来说太过残酷了。 ■ “轻度沉迷”与“走神时间” 杨音的事其实涉及了一个概念——“轻度沉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遇到自己喜欢的爱好时出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其实非常普遍,他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就像有的人会沉迷体育项目、电视剧、3C产品或者游戏诸如此类的东西,这种兴趣使然的状态是人之常情。 “轻度沉迷”很少被提及,其实很正常,因为它太过平常普通,没有什么可以深究的地方。 而我要提的是在“轻度沉迷”下衍生出来的附属品——“走神时间”。在我眼里,这才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地方,其实大多数孩子能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却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想游戏。 并且,它的隐藏性使得“轻度沉迷”很难像“重度沉迷”的孩子那样,在短时间内被家长和老师察觉并及时补救和引导。 文凯就是我遇到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位孩子,文凯从来不会和家长抗衡去争取“玩”的时间,每周只会在周末经家长的同意娱乐几个小时,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我也是在上课中感觉出一丝不对劲,他经常走神发愣,即使叫他的名字也不会得到回应,加上那段时间文凯的成绩下滑的很厉害,才发现了他的问题。 他是个思维跳跃且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容易陷入“走神时间”,我将我的观察与结论心平气和的告诉了他,文凯支支吾吾地说他最近喜欢上一款沙盒类的游戏,在游戏里面有很多可以实现自己想法和构思的地方希望去完成,但仅仅靠周末的时间完全不够。 “为什么不去跟父母讲清楚,提出你的述求?” “我不想被爸妈当成网瘾少年。” 这句话有点刺痛了我,是啊,“网瘾少年”这个帽子,由于舆论导向被深植进了观念里了,文凯无疑也看到了。孩子有做错什么吗?并没有,他只是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毛病——对一个兴趣陷入了轻度沉迷。 但我并不能指望他会遵循“当一个兴趣变成常态,往往就变得无聊”这种定式来解决问题,不能放任不管,一是因为他作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自控力,二是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属性。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