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同质化现象仍然严重 但没人在乎
![]() 热门游戏常常“抄袭论”、“相似论”缠身。著述作者可能因一部作品涉嫌抄袭而身败名裂,影视节目也会因高度相似性被观众嘲讽而影响口碑。而深陷“抄袭论”的游戏往往能赚得盆满钵满。 伴随着下半年二次元手游市场爆发,一些玩家指出《阴阳师》的系统有抄袭《魔灵召唤》之嫌,画面与《跨越俺的尸体2》有所相似,《崩坏学园3》也被质疑是简化版的《猎天使魔女》。有网友在文学论坛上发帖:“原创文章是应该,游戏讲究原创性就不应该了吗?”随后遭到游戏从业者反驳:“每个圈子有每个圈子对抄袭的定义,请写手们好好写文,不要将你们的黑手伸进一个你们完全不知道的圈子好么?” 一面是近年来愈发频繁的维权纠纷,一面是层出不穷的雷同游戏。对那些“貌离神合”的手机游戏,从业者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 “大部分都在换皮” “同质化”的话题历史几乎和“手机游戏”的历史相当。一些游戏从业者表示,当前手游行业的换皮现象仍然特别严重,大部分都在换皮。 “换皮”指一款游戏的玩法、系统、数值体系都与另一款游戏相同或非常相似,但美术、文案、系统细节等外在表现不同。有些游戏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换皮”,但定位相同、核心玩法相似,就连营销风格都颇相近,单一类型的游戏趋向于同质化,几乎每款玩起来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在我国法律中,游戏界面、剧本受著作权保护,而游戏玩法和UI布局都属于思想,无法得到版权保护,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换皮的游戏会被告上法庭,更多的游戏会被解读为“模仿”、“致敬”、“借鉴”或“类型化”,司空见惯,不了了之,一些被指存在抄袭嫌疑的游戏还会表示其它游戏也存在知识产权瑕疵。 一位网友在反驳抄袭论时说:“国产游戏有不抄不借鉴的?特别是系统和画风,有几个产品是干净的?你是不是要掐J3(指《剑侠情缘网络版叁》)抄魔兽?然后几乎所有的RPG都超了天龙?天龙又抄了完美世界和诛仙?怎么界定抄?” “难以界定”的尴尬不仅出现在国产游戏里。2014年火爆一时的《2048》被指出高度模仿《Threes!》,手游中口碑较好的《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也被指抄袭PSP游戏《无限回廊》(Echo Chrome),但这并不妨碍两款游戏下载量持续攀升。2016年9月27日,育碧宣布收购《2048》开发商Ketchapp,《Threes!》开发者Asher Volmer在推特上表示“心情复杂”。 ![]() “创新不一定是最优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在2016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上指出,十二五期间游戏产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游戏题材雷同,模式玩法单一,抄袭众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被市场高速扩张掩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孙寿山表示,“这样继续下去,游戏产业将面临的问题不会是能否发展,而将是能否生存。” 从业四年的游戏策划小瞿(化名)对此表示:“这固然不健康,但盲目创新,最后结果可能是05年以后的单机游戏——没病却死掉了。” 小瞿承认了游戏同质化现象确实存在。即便是受“换皮”影响明显的美术方面,国内游戏的美术差别也比国外小:“普通玩家看起来差别大,是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审美能力,资深玩家不会认为《天下》和《天刀》的画面有太大区别,因为它们都属于同一个风格。” 他解释道,游戏之间的相似度高,可能是它们都出于同一个根源,或者说“都是借鉴成功案例来设计的”。 模仿成功案例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保证收益,更容易获得投资人和万家的青睐,而创新则是许多公司眼中“危险的商业抉择”。 “中小创业公司有资本运作的问题,因此在有时候难免会求稳,抄袭市面上的某一款产品,”游戏从业者余一(化名)表示,“但是对于有多年积淀的端游大厂来说,这方面的因素会小很多,他们很多的产品是从内部立项之后,互相比拼,杀出来的优胜者,最终在市面上亮相。有的是拿着顶级端游IP,集公司资源之力做的一款产品。” “玩法类似的情况,严格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余一说,“主要是游戏多,重复的就多。如果一年就10款游戏,我保证没有一款是带重样的。明星还有撞脸的时候呢。” 2015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人口红利期已过,游戏行业将迎来两极分化。据游戏工委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收入达到787.5亿元,其中移动游戏收入为374.8亿元。而网易和腾讯上半年游戏收入分别为124.53亿和342.09亿元,在游戏市场的份额几乎达到70%,剩余厂商的市场份额百分比均为个位数及以下。不仅中小厂商发展形势严峻,老牌端游厂商也面临着激烈的产品竞争。 而游戏策划@野狗纽基今年9月在知乎撰文时提到:“虽然我所认识的大多数商业领袖在招聘时仍然强调策划的重要性,但不争的事实是:入职之后得到的直接命令都往往都是:抄某某游戏,抄的一模一样。” ![]() “不好玩,就卸载” “可以理解游戏公司的商业考量,毕竟玩家不想玩了可以随时卸载,但公司还要靠它吃饭,”玩家马特(化名)说,“不过有的公司既然已经怂到准备东抄抄西借鉴,就别再提玩家之心和匠人精神了。” 她并不在意《阴阳师》到底有没有抄袭,唯一的困扰是这款游戏有些太耗精力了。第三次卸载又安装后,她抽到了自己的第一个SSR式神。 和网游时期相比,手游玩家稳定性低,大部分会频繁更换游戏,一款游戏可能在手机上停驻时间为几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对手游玩家而言,不好玩的游戏马上卸载,有趣的游戏玩上一段时间后卸载,特别好玩的游戏过于消耗精力,卸载,重新安装,再卸载。 另一位轻度休闲玩家曲夏(化名)表示,一款手游可以玩两周,“不能再长了”。 因为工作原因,曲夏时常会接触到手机游戏。“(手游同质化的现象)特别严重。我觉得排行榜上的游戏都是一样的,”罗夏表示。但谈到手游的前景时,她认为用户对手机游戏的需求不会受到影响。“行业不会有问题,那些同质化的游戏会有大大的问题。拿我来说,我觉得那些游戏不好,我可以去找我喜欢的游戏,不去看排行榜,不相信宣传。用户已经发现他们的猫腻了。”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