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顺游网_765游戏网 (https://www.765youxi.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从最终幻想系列说起:娱乐IP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19-03-11 17:58:10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对IP开发的看法——应该如何创造可持续的世界观,如何保证人物和剧情的吸引力,如何让优秀作品的续作也流行? 提到IP开发,每次我最先想到的,永远是《最终幻想》系列,我已经为它写过一篇详尽的研究报告。无论从正面还是从反面,它都能

  《三国演义》《西游记》只有寥寥无几的续作;《红楼梦》倒是有不少续作,可惜全是垃圾;《水浒传》的续作跟原书没什么实质关系。将目光放得远大一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续作吗?《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浮士德》,还是《悲惨世界》《阿Q正传》《四世同堂》……

  在幻想文学界,情况差不了太多:《魔戒》没有官方续作(《霍比特人》是前传,《精灵宝钻》是故事集),《哈利·波特》全部结束之后有一个口碑平平的舞台剧续作,《冰与火之歌》大概不会留下什么续作的空间(因为人都死了)。

给《罗密欧与朱丽叶》拍续集,99%是坏主意,也有1%出奇制胜的可能性给《罗密欧与朱丽叶》拍续集,99%是坏主意,也有1%出奇制胜的可能性

  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定义的“续作”是指“一个故事彻底讲完之后,在原有世界观和人物框架上的新故事”。如果故事没有讲完,那就没有续作。例如,《哈利·波特》从第一部到第七部都在讲同一个故事,《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一百二十回也没有讲不同的故事。要产生真正意义的“续作”,我们需要先把大幕拉上,让演员下去休息片刻、更换布景,在全新的状态下再次拉开大幕。

  因此,续作开发者必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原著的故事讲得越好、人物形象越深刻、戏剧冲突爆发得越彻底,就越是不会给续作留下空间。而且,同样的人物使用两次,会严重削弱他/她的感染力。请记住,观众/玩家对人物的印象是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剧情事件造成了感情波动,剥开人物的外壳,让灵魂全部或部分袒露出来。观众/玩家喜欢的不是一个静态的人物,而是发现人物内心的旅程。在原著中,我们彻底认识了一个可爱的人物,在续作中又该怎么办呢?再认识一遍吗?还是让他的性格急剧变化?

  就算金庸这样的小说大师,也无法克服这种难题。《射雕英雄传》里人见人爱的俏黄蓉,在《神雕侠侣》里变得面目可憎;义薄云天的大侠郭靖,性格丰满程度也大幅度降低。读者会说:黄蓉婚后性情大变,已经不是当年的她了。到底变了没有?我不知道。如果变了,说明金庸在努力尝试给旧人物赋予新光彩,只是不太成功;如果没变,说明读者其实是厌倦了这个人物。

  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就彻底避免了类似问题:除了张三丰,所有在前作中出现的人物都死光了,把舞台彻底留给新来者。

在《射雕英雄传》里演黄蓉,体验肯定好于在《神雕侠侣》里演黄蓉在《射雕英雄传》里演黄蓉,体验肯定好于在《神雕侠侣》里演黄蓉

  2001年,当SQUARE ENIX决定为《最终幻想10》开发续作时,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首先,原著是悲剧,男主角泰达最后消失了,玩家希望在续作中看到大团圆;其次,女主角尤娜很受欢迎,但是太完美了,这种“女神”很难作为视角人物出现;最后,原著的配角大部分被发掘得很充分,难以在续作中复用。

  对此,SQUARE ENIX的解决方案是:发掘尤娜的另外一面,让她变成能文能武、古灵精怪的运动型少女,彻底打破原著的女神范儿;增加一个全新的配角,再带上一个原著发掘不太充分的配角;至于泰达,就让他在结尾复活好了,如此即可不用赋予他任何新性格、新剧情。效果如何?毁誉参半。

  许多原著玩家抱怨“尤娜完全变了一个人”。两年前还是穿着和服、拿着法杖翩翩起舞的大家闺秀,两年后怎么变成了穿着超短裤、留着长辫子、手持双枪的女飞贼?他们有所不知,如果让尤娜维持原著的性格,续作的剧情根本演不下去,谁想盯着一模一样的人物看两遍,毫无变化的性格又如何推动新故事?

尤娜女神在《最终幻想10-2》当中几乎变了一个人,可是谁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尤娜女神在《最终幻想10-2》当中几乎变了一个人,可是谁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4

  想象一下,如果《最终幻想8》也要开发续作又会怎样?

  斯考尔显然不再是那个冷若冰霜的杀马特男孩,多半会变成正常性格;莉诺雅还是那个有魔力的邻家女孩。两人的感情在第一部经历了巨大考验,斯考尔背着莉诺雅在沙漠中跋涉了很久,还飞到太空中救她。续作还能怎么样呢?原著结尾的地方,人物性格和状态恰到好处,正好展开温馨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哪个编剧能把斯考尔和莉诺雅再次扔进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又不产生违和感?

  还有一种选择,即围绕原著的世界观和“魔女—召唤兽设定”,塑造新人物、开发新故事。不过,这好像就不是《最终幻想8》的续作了。

  在所谓“IP经济学”概念提出之前,主创团队本来不需要考虑太多“续作”的问题。1980年~2000年有许多优秀的游戏系列,结束了就结束了,没有必要再来一次。

  任天堂、世嘉、南梦宫、SQUARE ENIX都积累了大量“死IP”。即便是《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这样的常青树IP,中途也经过多次剧变:《最终幻想》每一部作品都会彻底更换设定,《勇者斗恶龙》的剧情也不是前后连贯的。在这个时期,开发者主要从“世界观”“玩法”和“调性”角度去决定要不要持续开发一个IP。像《精灵宝可梦》这样玩法极具特色,或者像《最终幻想》一样带着浓厚特殊调性的作品,才可以永远走红下去。

  在影视行业也是如此,《星球大战》原三部曲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很多年都没有开发续作;《教父》前两部作品大致讲完了原著小说的故事,然后也多年没有开发续作;就算《终结者》系列,在一套组合拳打完之后,也基本沉寂了;《疯狂的麦克斯》前三部曲拍完之后几乎可以视为结束,等等。

  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很少连续不断地推出续作,不过也有明显的例外:《007》每隔几年就有一部,超级英雄系列往往也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为什么?

  其实不仅是《007》,福尔摩斯系列早在19世纪末就证明“一个人物可以反复出现,一个IP可以不停地推出续作”。直到21世纪,还有人在利用福尔摩斯、华生两个旧人物写新故事。《神探夏洛克》不是对原有福尔摩斯故事的简单改编,而是大幅度改动之后创作的新故事;在此之前还有无数的福尔摩斯电影、剧集、游戏。

《神探夏洛克》不仅改编原福尔摩斯故事,还在创造新的福尔摩斯故事《神探夏洛克》不仅改编原福尔摩斯故事,还在创造新的福尔摩斯故事

  5

  此处涉及到一个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人物的性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可以变化吗?它有多少个层次?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反复的变化、重组、变焦,让一个人物上演各种各样的故事?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