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通过现实题材找到了成功路径
![]() 最近,一位TapTap用户似乎遭遇了“残忍的经历”,她在评论区中诉说道: 爸爸住院两个月了,还是没有苏醒。 不能说话,不会进食,动也不动。 每晚一天,爸爸都会离死亡更进一步,我只能借助并不那么有效的手术来维持爸爸的最后一口气,但是昂贵的手术费和护理费压得我喘不口气…… 说者悲痛,见者叹息,如此不幸,令人动容。万幸在于,这桩遭遇并没有发生在现实世界,而是一款游戏里头预设好的内容。 ![]() 在《爸爸,活下去》这款模拟经营类手游中,每个玩家都有一位卧病不起的老父亲。为尽孝道,扮演落魄富二代的玩家一边得经营公司、重振家业,另一边则是填补高昂医疗费用的无底洞,竭尽所能让奄奄一息的老父亲延续生命。公司破产,老父病亡,游戏则宣告结束。 ![]() 游戏虽是虚设的体验,不过“努力赚钱救治亲人”却是真切的人情世故。抛开玩法不谈,《爸爸,活下去》选取的现实事件有情境,能引发情绪共鸣,让玩家感觉很有代入感。而在葡萄君看来,现实题材正是该作引起关注的一个亮点。游戏在测试期间,一度攀上TapTap热门榜首位,截止当前,测试版累计超过1700条评价,总评分保持在8.0。对于一款独立游戏而言,这称得上是不错的成绩。 如果把关注视野放到影视剧,现实题材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在这一两年更是呈现出爆发状态,相关作品在荧屏荧幕上火力全开。如近段时间的热播剧《都挺好》,就大有刷屏之势,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则是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电影,而我们去讨论两部作品的成功,过于真实、并引发广泛共鸣的故事内容,肯定是其中绕不开的要素。 尽管载体与受众不尽相同,但关乎人情的东西是共通的。现实题材在影视市场的火热,是个值得独立游戏CP关注的现象。换言之,以现实情境驱动游戏内容,是一条具备可能性的路径。 以现实题材取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对大厂商来说,中小工作室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而在过去几年里,已有不少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尝试过以题材取胜,其中一部分作品在现实题材这条路径上甚至成功实现了突围。 如去年的《中国式家长》,现实题材即是该作走红的一大要素;2017年的《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在Steam上架7天内收获2000多个好评,游戏所描述的年轻上班族生活,让玩家感觉眼前一亮;手游《超脱力医院》做了大量贴合现实生活的内容,这为游戏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条捷径。 ![]() 现实题材的国产游戏自然不止有上述这几款,同类作品还包括《众生》《一亿小目标》《买房记》《流浪日记》《篱笆庄秘闻》等,每一款游戏均采用真实世界的主题,通过围绕中国人熟悉的事件来构建玩法,扩大潜在玩家的范围。 这些游戏并没有强IP,玩法交互也都较为简单,有限的投入下更称不上有多么精良的制作品质。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跃成为爆款的原因,脱不离开发者将社会情绪作为游戏制作的一大导向。那些贴合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情境设置,在让玩家产生共鸣的同时,也构成了一定的社交传播因子。 《中国式家长》《众生》《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都曾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讨论。人们不单是在谈论游戏内容如何如何,对于游戏中具有现实价值的内容,也是他们思考与表达的对象。如当家长的焦虑、儿时所经历的场景、成长的烦扰、都市上班族的内心世界,以及每个人生阶段将会直面的共同问题等,中国特有的生活截面最终构成了具备普世意义的话题。 ![]() 借着二次传播的东风,现实向题材的游戏,自然也就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曝光。在这一点上,游戏、影视剧、文字产品都是一样的,如曾今的《蜗居》和今天的《都挺好》等影视作品,它们的火热现象均说明了现实内容的渗透效果。对于中小游戏CP来说,这也进一步揭示了现实题材是一条实现突围的可行路径。 现实题材游戏在国内的风险和挑战 尽管现实题材游戏存在着不小的市场潜力,但在葡萄君看来,此类题材向游戏在国内环境下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它在中国有多少想象空间。在今年2月份,芬兰手游分析公司Game Refinery做了一份关于手游细分题材的市场报告,从报告中的统计情况来看,在中国市场畅销榜Top 200游戏的游戏中,题材为现代现实主义的游戏占比为20%。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现实题材游戏在国内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 在市场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去年的《中国式家长》达到了百万级销量,这实际上已经打破现实题材游戏的天花板。因此如何继续扩宽用户大盘,便是这块细分市场所面临的一个课题。而对于现实题材市场的持续培育,离不开游戏厂商对该品类进行多元化的挖掘方式,但就现阶段来说,国内开发者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 近两年国产现实题材的作品层出不断,但基本上都囿于“现实”二字,也就是说相关游戏只是把现实事件作为噱头,而没有做更多针对性的拓展。具体而言,这类现实题材游戏在表达上不够多元,玩法形式也比较单一,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有多半作品都是经营模拟类游戏。 ![]() 就算说是模拟类游戏,相关产品的制作模式也趋于一致。从《众生》到《中国式家长》,再到《买房记》《一亿小目标》与《爸爸,活下去》等等,这些作品不外乎是将中国人生活中的现实片段截取出来,转化为游戏里头的模拟部分,让玩家以预设的视角去经历现实事件。这样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内容支撑,同时也存在一定接受门槛,于是开发者往往会引入数值系统、随机要素以及更具娱乐性的内容来保证游戏的时长。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