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会和单机一起消失吗?由谷歌Stadia谈起
然而这项宏伟的,看起来对于人类过往文明的继承与传播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海洋计划却也到此为止了。因为各路作家和出版商认为谷歌未经他们同意“洗劫”图书馆的行为属于“大规模侵犯知识产权”,类似科技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伤害最早可以追溯到自动钢琴上的打洞纸卷。 ![]() 谷歌方面显然对此有所准备,经过反复协商,出台了名为《谷歌图书搜索修正协议》的文件,该文件致力于在谷歌的内容提供,作家和出版商利益,已绝版图书展示,用户权益等方面达成共识,可本应是该计划最大受益者的学者和爱好者们嗅出了其中危险的气息,他们发现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图书馆很可能将是一个被巨型垄断公司负责经营的图书超市。作为竞争对手的微软和亚马逊此时也站出来针对谷歌垄断行为施加舆论压力。最终,谷歌付出的时间和金钱虽然为其换来了五六十个BP大小的馆藏图书数据,但这些数据却不能公开。 ![]() 整个“海洋计划”仿佛“野心勃勃——全倾全力——计划告吹”这一谷歌失败模式的经典案例,可也传递出了谷歌自始至终致力于“让全世界的信息有序,并且跨国界地流通和发挥作用”的老派作风。如今,谷歌投入更大的力度在游戏行业,这次将不会再有“明知故犯”的法律问题,谷歌却依然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将尽可能多的游戏纳入自己的云计划版图,甚至是微软在前,亚马逊在后的竞争背景也和“海洋计划”类似。夭折的“海洋计划”虽然未涉及到形式对内容的影响,但如今轻小说,网络文学的普及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了阅读形式对传统图书内容的改造。 接下来,当我们启动客户端就能玩到全世界游戏的时候,游戏将会做何改变呢? ![]() 谷歌Stadia着重强调了将直播作为接入口的重要性,希望以此吸引并转化更多潜在用户拿起手柄成为玩家中的一员。此前,Twitch已经在2017年开通了“预付费游戏销售功能”,允许主播在直播间以购买链接的形式出售所玩游戏,这项功能的商业逻辑在于通过KOL的号召力,将观众在观看直播时产生的购买欲以最快速度转化为让游戏厂商肉眼可见的实际销量。 ![]() 当然,Stadia在这方面显然要更快,因为它省去了购买-支付-安装的分发环节,(在理想的技术环境下)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用户也可以直接在旁观者和参与者两种身份之间无缝切换,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刻介入或离去,从形式到内容,游戏也可能会产生三种新的变化: “歌单型”游戏的诞生——就像本文开头所想象的那样,因为“随时进入”成为一种可能,这就意味着有备而来的主播们可以对游戏库进行精挑细选,事先准备好多个游戏精彩段落,吸引观众加入其中,四十分钟之内带领玩家观众们一口气完成“奎托斯手撕众神”、“李三光枪斗丧尸”、“GTR弯道漂移”的“刺激时刻”。而即便是一些玩家朋友,恐怕也不会介意跳过JRPG“磨磨唧唧”的开荒阶段,在了解前期故事梗概的情况下以相对丰富的资源开始自己的冒险。这就好比如今音乐播放软件中大量生成的自定义歌单对于传统概念专辑的改变,很多人虽然在听david boiwe,但相比50年前,新听众所接受的大都是由金曲组成的推荐歌单,却难以体会到《low》作为bowie经典概念专辑的完整艺术价值性。 ![]() MOD之死——作为PC游戏极客精神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MOD有可能将会灭绝,因为云游戏势必将接管玩家原先的几乎一切本地内容,中文补丁厂商不给的话就是没有,说你“死”你就一定不能是“菜”,“少女卷轴”更是免谈。杀死外挂固然值得敲锣打鼓,但同样的技术也会用来对游戏进行实时监控,厂商再也不用操心自家角色光着屁股在游戏里走来走去了。 ![]() ![]() 终结一切游戏的游戏——就像《头号玩家》里面的“绿洲”,这个感动玩家的垄断型超级客户端,彻底抹平了游戏和平台之间的距离,平台从入口变成了游戏本身,谷歌在信息搜索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深厚经验可能会把其平台之上的所有游戏打碎并重组为全新的“物种”,你不需要搜索某一代《使命召唤》,你只要输入“打枪”,就能从切尔诺贝利一路打到虫族大本营,用户的个人体验将超越单一作品的内容,成为平台持续输出的精神食粮。 当然了,在这些猜想实现之前,云游戏平台还将面对一项脚踏实地的现实任务——业绩。 ![]() 当云玩家看着屏幕时,谁在看着云玩家? 基于订阅制服务的云游戏将是对游戏粘性和玩家耐心的极大考验。 游戏的粘性包括内容和数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可以参考美剧的量产模式,一部剧集在获得观众的喜爱之后,只要版权或者主创不到期、不缺席,那么往往就会一路接着拍下去,以此来留住那些对该剧感兴趣的订阅用户,所以即便学院派的影像艺术家们各种不爽,依然不能阻止NETFLIX在流媒体上的持续烧钱。 ![]()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