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林自述:我想把“网瘾治疗”做成艺术
“网瘾治疗”是一件严肃而复杂的事。在不同人眼里,它有着不同的面貌。从临沂四院、“战网魔”、《网瘾战争》,到千里出逃、揭露曝光、口诛笔伐,它是特效药,也是集中营;是一部分家庭的救主,也是一大批孩子的地狱;是一些人荣誉奖章上剥落的金漆,也是另一些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噩梦。 裴玉林的想法与他们都不一样。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见到了裴玉林。这个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衣着朴素,笑容温和。身兼游戏玩家和艺术创作者,他研究过“网瘾”,调查过网戒中心,采访过学员,而这些在他眼里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状态。他抓住了这种状态,又用特殊的手法表达出来。 “我想把‘网瘾治疗’做成艺术。” 以下是裴玉林的自述。 ![]() ■1 我想找到一个杨教授开过光的电疗仪。 《网瘾治疗计划》是我研究生的毕业创作,我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它。从类型上说,这个作品属于现成品装置,就是通过一些搭建、组合,让物品构成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使用的材料是已有的、现成的东西,手法就叫做现成品装置。 ![]() 我最早接触网瘾这个词,是中学的时候,在父母、老师、媒体嘴里听到的。那时有些同学喜欢玩游戏,成绩下降很快,父母、老师把成绩下降、上课没精神的原因推给了游戏。当时网戒中心好像还不很流行。我初中班里有个同学,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奶奶,管不了他,他每天半夜都要偷溜去网吧。后来被发现了,父母就给他办转学,去他们工作的城市,也没把他送进网戒中心。前几年同学聚会,我还见过这个人,现在混得挺好,感觉也没被“毒害”什么。 深入了解网瘾,最开始是在互联网上,各种消息、学术著作、媒体报道,我都看过。后来我找到了一些去过网戒中心、接受过“治疗”的人,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现在的网戒中心是什么样、有多少人、里面还有哪些治疗,等等。 这些人告诉我,除了山东临沂四院之外,各地还有许多网戒中心。这些网戒中心规模有大有小,但里面的人“非常多”。北京郊区就有好几家,他们一般不打网戒中心的旗号,而是叫康复所、康复中心。有一家还是军区医院下属,号称全军事化管理,旁边就是部队驻所。 “杨教授”被曝光之后,据说那些正规不正规的网戒中心里,电疗都用得少了,但我还是想亲自去网戒中心里面看看。我去过北京郊区,去过著名的“四院”,当然都进不了门,工作人员完全不理我。直到最后,我也没能找到一个愿意透露消息的网戒中心内部人员。 我的作品是现成品装置,最开始,我就决定要用网戒中心里用过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很难拿到,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只拿到了一部分。 我试过给网戒中心打电话,和他们正面说,结果他们连拒绝也不拒绝,直接把电话挂了。自己找上门,同样也是不行。 后来,一个采访对象给我提供了线索,他一年多以前才从某家网戒中心“出院”,对里面的记忆还很新鲜。他告诉我,网戒中心会定期去某个废品回收站丢垃圾。 网戒中心会严肃处理电疗仪,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用过这东西,所以处理得很隐秘,外人很难接触到。但报废的理疗线,注射用的输液瓶、针头,他们会当成普通垃圾扔掉。理疗线是用来连接电疗仪的,输液瓶和针头则用来给学员注射一些稳定情绪的药物。 我不知道这种注射合不合理,也不知道那些瓶子、针头里面装过什么东西。有时为了安慰自己,就想,既然他们能直接扔出来,应该也不是什么有害物质,即使接触到,问题也不大……不论如何,我大概掌握了这家网戒中心处理垃圾的信息,就直接奔向废品回收站。 ![]() 那家废品回收站实际上是一个分类回收点,附近的垃圾都被送到这里,分类之后再拉去更高一级的处理中心,环境比想象中臭气熏天的垃圾站要好上一点儿。由于不想惹麻烦,我没去联系管理员,也没说要什么东西,只和当班的环卫工人通了个气,说自己是艺术系学生,想捡些东西回家搞创作。他们没反对,我就跑去垃圾堆里猛刨一通。 学员给的线索大多是描述,做不到很精确,更没有图片。我在废品回收站翻了十几个小时,总算找到了一部分,理疗线、输液瓶、针头都有了,但数量都不多。最终制作时,针头还是不够,只能又买了些一模一样的。 电疗仪始终是个遗憾。我根据学员们的描述,找来了几个相同型号。这真的太困难。以我的能力,实在查不到网戒中心电疗仪的去向。我何尝不想找到一个杨教授开过光、亲自用过的电疗仪,哪怕再去翻十几个小时垃圾也行。 ■2 ‘戒网瘾’本身是件很严肃的事,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它变得‘好玩’? 在央美读到研究生,你的作品是什么内容,用哪些表现手法,都是自己选的。之所以做“网瘾”,一方面因为我自己玩游戏,对这件事有兴趣,有关注;另一方面则在于,我认为像游戏这种电子、媒体化的东西,会是我们对于图像,特别是视觉图像的一个审美趋势。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生活几乎已经离不开电子图像了,而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实验艺术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性质。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电影,看动画片,只是单纯地“看”,而是可以制造出一个氛围,一种关系。具体到“戒网瘾”上,它的本质是治疗与被治疗,是一个不安定的氛围,一种特殊的对抗关系。 《网瘾治疗计划》一共有5个作品,都围绕这种氛围和对抗关系。比如《惩罚》是把显示器和椅子用胶带粘在墙上,下面接着一台电疗仪。 ![]() 显示器里播的东西,是网戒中心的学员告诉我的。他们说,自己受过电疗之后,眼前会冒出雪花、看不清东西,甚至直接两眼一抹黑。我把这些放进显示器,就变成了雪花、模糊和黑屏。 “惩罚”对应的是“刑场”。自古以来,行刑的目的不是处死一个人,而是给其他人看,警示他们:如果你做同样的事,你的下场也会一样惨。在网戒中心,电疗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我也把显示器和椅子绑在高处,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们。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