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禅式(Zen)”玩法教会了我什么?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不仅不会在“禅式”玩法中感到无聊,反而还能够利用它来锻炼自己从内心深处获得喜悦与快乐的能力。正是在这样一个游戏不会给予我们反馈——尤其是正面反馈的环境之下,我们才能够更加聚焦于挖掘我们内心快乐来源的过程,并逐渐锻炼这一技巧,以便于运用在日后的生活之中。 下次再游玩这一模式时,不妨尝试一下以腹式呼吸(初次尝试时,可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肚子随着吸气而鼓起)的方式,一边缓慢而自然地吸收与吐纳空气,一边把注意力集中于游戏中角色化身的自然行进之中,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感受一切存在于此刻之中的完美。持续五分钟,也许便会有与平时玩游戏时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出现。 其次,我们往往认为,游戏中的失败来源于我们拙劣的游戏技术。然而,事实上,反而是我们的执念限制了我们对失败的定义。为什么一定要认为“没有在某一关卡中达到某一固定分数”就应该被叫做失败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关卡末尾的评分处显示出三颗星”才能被叫做胜利呢?一旦我们醒悟了这一点,我们才会发现:我们对于失败的结果而感到自责和懊恼是毫无必要的。 “禅式”玩法取消了一般游戏中对于胜利和失败的硬性限制,从而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条启示:成败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阿尔托的冒险(Alto‘s Adventure)》的“禅模式”中,玩家只要没有成功完成后空翻,或是撞到岩石,玩家所操控的角色化身都会被绊倒,然而,此时游戏并不会像普通模式中那样直接结束,只要玩家继续触摸屏幕,角色化身便会立马再次站起、继续自己的旅程。 由此可见,同样是这个“角色被绊倒”的动作,在普通模式中被定义为足以结束游戏的致命失败,然而,放到“禅模式”情境中,这一动作仅仅是这段无尽旅程之中的小小插曲,对玩家产生不了任何举足轻重的影响。 “禅模式”给予了无限的时间和自由,以便于让我们去观照我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定义之中掺杂了多少“我们认为自己必须要如何”的执念——我们必须要把这个游戏通关才会感到快乐;我们必须要在下次的考试中达到全班前10%才会让自己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年薪xx万的工作才能让自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失败者。 因此,学会打破了约定俗成的先入之见,我们便可发现“禅式”玩法教会我们的两大技巧:我们本身就已经具备让自己快乐的全部要素,而并非一定需要获得某一外在条件我才能感到快乐;我们并不受外界负面因素的伤害,伤害我们的,全都是我们自身的执念。 “禅模式”教会我们的东西,我们也可以自由运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我必须给这篇文章一个完美又精彩的结局,才会让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白写”这样一个执念往往也会出现在许多人的写作过程中。为了实践文中所给出的建议,不妨在此打破这一执念,给这篇文章留下一个不算那么完美的结尾,就在这里结束掉这篇文章吧。 来源:知乎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