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2:比起道德抉择,更想在游戏里救所有人
玩家们可能已经厌倦了做“怎么选都不爽”的道德抉择。 近几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抉择,可能是《巫师3》的血腥男爵任务线。不论杰洛特在游戏中选择如何与多方势力博弈,最后都没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当年玩到这里,不论男爵本身多么人渣,玩家们都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丝共情。 但到了去年的《冰汽时代》,就因为结局画面加了一句“但这一切值得吗”,就遭到了玩家的大规模非议:我玩个游戏,费尽心机抓生产、救世界,结果人都快饿死了还要执着加不加班,矫不矫情? ![]() 《冰汽时代》的道德拷问 为什么有的道德抉择打动人心,有的道德抉择却让人心生膈应,这其实是一个主菜和配菜的问题。 道德抉择让不让人厌烦,除了它本身的剧情设置是否合理之外,还在于它是叙事的目的还是手段。 在反乌托邦游戏里, “为抉择而抉择”曾经是一种惯用手法。或者说,这个题材之所以成为大量独立游戏的创意源头,在于它有一套非常易于执行的“剧情——玩法——拷问”三层结构: 从最早的《请出示文件》(Paper, Please),到《奥威尔》(Orwell)系列和《头条新闻》(Headliner),都逃不开这个结构: 剧情,可以直接取用反乌托邦作品完善的世界观: 大多数的反乌托邦游戏,蓝本都无法脱离经典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金的《我们》、奥威尔《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其中又以《1984》为甚。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