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2:比起道德抉择,更想在游戏里救所有人
所以在《Beholder 2》里,Warm Lamp做出了他们的变革: 让反乌托邦游戏脱离叙事小品的框架。 反乌托邦可以是奥威尔式的,也可以比奥威尔的故事走得更远——我们的主角不仅仅只能是《1984》里的温斯顿,更可以是《V字仇杀队》的“V”或是历史上的罗伯斯庇尔。 《Beholder 2》延续了前作的世界观,Warm Lamp决定把前作一个模糊的极权国家勾勒得更为完整,世界也从远东的角落来到了国家的权力核心地带:“真理部”的大厦之中。 ![]() 而你的主角,也不再是前作中孑然一身的楼管,而是落马高官的后代,目的是凭借自身能力在权力的的阶梯中爬到高处。也正是如此,玩家终于有机会能够动用自己的权力直接改变这个糟糕的社会。 游戏的视角也完成了一次维度转换:从前作封闭在一栋公寓中的单屏模拟经营游戏,变成了一个有立体场景的多元世界。 ![]() 《Beholder 2》没有了前作中紧紧压迫的时间线,有了更浓郁的RPG感: 你的每一天都是自由的,可以选择推进主线剧情,也可以花费时间工作赚取金钱和声望,或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剧来把自己的角色培养出更多样化的能力。 “像螺丝钉一样工作”也显得没那么必要:比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同事们,每分析完五张表格才能获得可怜的100声望和一点金钱,你只要学会投其所好,在工作时间帮老板“解决一下生理问题”就能获得过万声望。 ![]() 工作得来的报酬还都被拿来做这种事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通过办公室政治的手段,把你的同僚全部搞倒。所有跟我竞争的人都被被赶跑了,自然就只有我晋升了。而最简单的小手段(就像在前作里搞房客一样)就是在他们的工位上放上各种违禁品,然后举报之。 ![]() 他人也在不断“忠告”你做坏事 在获得了足够多的声望晋升后,你的工作内容也有所改变。随着层级升得越来越高,工作内容便开始体现出整个“真理部”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方式——但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剧透了。 这也是《Beholder 2》相对前作最大的创新:虽然仍然是半线性游戏,但为了达成晋升的目的,玩家可以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而这些道路都是可行的: 你完全可以做一个不损人利己,坚守了自己正义自由的内心的人,为了晋升老老实实工作: 填表,盖章;填表,盖章;就像《请出示文件》的主角一样,在荒谬的机械性工作里完成自己作为工具人的使命。假以时日,你就能慢慢登上高位,但这可能要花上几十年时间。 ![]() 核心是工作,却不是必须得工作 或者,你可以使用那些放在那给你用的伎俩,但这次的不同在于,哪怕你选择“与人斗”,也可以有更多不伤人性命的方式。 比如有个人怂胆小的同事A,为了扳倒他你可以选择和同事们一起捉弄他、让他崩溃;也可以选择和他成为朋友,撮合他和女同事(然后让他们一起滚蛋)。每一种不同的选择,都导向不同的结局。 那些在过去作为叙事目的的道德选择,在本作中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你不会遇到不去做坏事,故事就完全没有办法继续的困境。 它们只是不断提醒着你,晋升之路越快,路上他人的鲜血就越多。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