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誉下的侧面——聚光灯下的国产交互式电影游戏
《隐形守护者》据传耗资千万,研发历时两年时间。但目前游戏只有简体中文版本,在开发末期,由于游戏体量超出了预期,研发团队花光预算,游戏甚至没有预留出推广预算(即时是名利双收的《暴雨》,市场营销以及分销的费用也占到其成本的40%)。可以说从一开始,《隐形守护者》就没有抱着“能挣钱”来的。 反观《记忆重构》,极光计划不看营收的传统我们早已知晓,虽然有报道称《记忆重构》上线两天就完成了一个月的KPI,但游戏目前收入手段以广告流量变现作为主,这种方式比较影响交互式电影游戏的核心游戏体验,被不少玩家所诟病,而这个KPI具体是多少,我们也不得而知。 此前外网发布过一篇对于剧情游戏的文章,其中上软CEO张孝全将剧情比作游戏开发的“传统手艺”。这点我非常认同,而交互式电影游戏作为AVG的一块分支,除了玩法上的局限性外,题材非常依赖剧本的好坏,每个环节都是实打实的“手艺活”,如果不能在题材上辐射到受众群体之外,难免很快会碰到类型游戏的天花板,遭遇滑铁卢。 除了题材外,交互式电影游戏还有一个命门,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拉动了游戏的热度井喷,带动了许多滚雪球般的自传播。可随之而来的“云通关”也严重影响游戏的销量,这在一些流程短的游戏上已经有过前科,而交互式电影游戏又显得那么的合适。 ![]() 一把双刃剑 对于玩家而言,自然是欢迎各种类型的高质量游戏以及充实主流外的游戏体验。但对于游戏市场,用“传统手艺”包裹着的交互式电影游戏,在第一次吃螃蟹的热度之后,目前已经引起行业和玩家的注意。 当游戏真正变成资本的一环,商业化始终是个绕不去的坎,后续国产交互式电影游戏是持续沉淀,成为下一款《暴雨》、《底特律:成为人类》;还是在泛娱乐大IP的大潮下,变成轻量、大众化,甚至是变成打擦边球的交互式电影游戏,这一道选择题,摆在开发者面前,真的有点难。 但我们将期待着,这个品类繁荣化那一天的到来。 责任编辑:YUAN 校对:小虫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