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元素CEO王海宁:沙丘上的理想主义者
在创办乐元素的七年间,王海宁先生很少接受采访。 王海宁和乐元素似乎和国内的游戏行业保持着一点儿距离。你很少会在各种会议上看到相关的发言,也不大会见到相关新闻。作为一款月度用户超过一亿,占据用户手游总时长超过20%的游戏,《开心消消乐》沉默得让人吃惊。 王海宁对此的解释是“专注于内心想坚持的方向比较重要”,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理由,在我们稍微熟悉了一点儿之后,他给了我另一个更实际的解释。 “我们需要有人更了解我们,”王海宁说,“如果可能的话,我不想做什么采访,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优秀同事,他们需要知道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乐元素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海宁 对话主要集中在乐元素这些年的所作所为。2009年7月,王海宁从人人网离开,和自己的前同事们创立了“Two Fishes”——乐元素的前身。Two Fishes的创始人们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游戏开发者,在最初的PPT上,他们甚至认为“游戏就像是烟草,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个说法被用来说明乐元素决心开发“让所有人都能玩的游戏”。 他们的确做到了,乐元素的第一款游戏《开心水族箱》获得了成功,直到现在这款游戏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几年之后的《开心消消乐》则取得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成绩。乐元素的日本分公司大放异彩,《梅露可物语》和《偶像梦幻祭》在日本取得了成功——在一个被公认为极度封闭的文化市场取得这种成绩,这让人吃惊。 在这些成功之间也曾经有过艰难的时光。2011年前后,乐元素曾经试图切入网页游戏和更复杂的MMORPG,他们作出了尝试,然后失败了。王海宁没有回避这段经历。“我们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经历过一些产品的失败。”王海宁说,他认为那些游戏违背了自己的本心,“对我们来说是很痛苦的,跟公司文化还是有冲突,结果也不好,我们也不成功。” 我觉得,现在他可以坦然承认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已经验证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乐元素的《开心水族箱》获得了成功,而让他们更加自信的则是《开心消消乐》——一款“给所有人玩的游戏”。 不同于一些游戏公司,乐元素的官网出奇的简洁 总而言之,乐元素并不算是绝对意义上的“游戏公司”,王海宁也并不算一个彻底的“游戏人”。如果我们认为一个典型的游戏公司在2013年应该做手游,在2014年应该做卡牌,在2015年应该做“刀塔Like”和IP,在2016年应该做VR或重度游戏的话,那么乐元素并不算是这样的游戏公司。 很多《开心消消乐》的用户并不是行业定义中的“游戏玩家”,但这并不代表让他们满意是件容易的事情。乐元素的副总裁及联合创始人蒋赛骅先生用了大概40分钟对我解释《开心消消乐》中游戏形象的设计思路变化,乐元素为游戏中那些“被消掉”的角色们做了超过30套设计。 “你要设计一个东西,小孩子和老人都能玩,难度是相当大的。”蒋赛骅向我解释,“颜色区分要比较大,饱和度要比较高,不容易被混淆,黑色和灰色这些颜色不能用。形象认知度要高,不能有认知障碍,就算是色盲也可以玩——我们都知道人在看到这个棋盘的时候,首先看颜色,其次看形状,所以形状也很重要,但我们也希望它们的造型要足够简单,如果造型复杂的话每天看会比较烦……” 蒋赛骅把《开心消消乐》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持续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寻求调整”,这条成功原因听起来非常朴实。他向我举例:“(竞品游戏)每关流失率比我高5%,那900关累计起来是多少?所以你要不停地调整,而且玩家本身也是在变化的,最初的玩家可能都是一二线城市,可以主动找游戏的玩家,后面游戏可能发展到三四线城市——而且一个玩家他在一开始和游戏中期后期的表现可能也是不一样的,你还得调整。” “你对其他人说过成功的原因吗?”我问他们。 “你知道了也不一定相信,你相信了也不一定会投入——我相信,是因为我真的做过。”王海宁回答。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当一个成功者向你讲述成功原因的时候,即使他无比真诚,你又如何能从中得到经验?本质上讲,我认为所有“成文”的经验都会因为客观条件不同而无法照搬,但当你试图抽离具象做法而将其总结为“原则”的时候,你得到的东西往往太过宽泛或虚无。 王海宁微博原文 2013年时,王海宁在微博上感慨,如果你的想法是成就一个长久的公司,而不是仅仅挣几年钱分了算了。那很多事情就非常重要。公司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学习和成长,沉淀和积累。转向要快,积累则需要耐心。游戏公司尤其如此。” 王海宁和乐元素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么?我接触过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那些有才华、有想法、有梦想或仅仅是运气很好的人。我喜欢观察他们,希望抓住他们隐藏的真实想法,也偶尔被感染或说服。他们有一点共性,就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其他人,或者是世界哪怕一个小小的角落的时候,就会时刻处于自信和自省的混合情绪中。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成功强化了这一想法),另一方面,他们始终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正确,是否还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危机隐藏在周围。 这些思考仍然是一种奢侈,正如同解决温饱之后开始思考人生一样。但这些思考所带来的迟疑、犹豫和冲突仍然真实存在。有些时候,我会认为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成功更多归结于运气,但我同时也意识到,那些重复成功者往往得益于自已的方法论——换句话说,能够重复成功的人或公司一定有自己坚定相信的东西,也许就是那些东西让他们保持了成功。 王海宁的方法论是什么?可能有许多,但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他非常在意自己和乐元素的“初心”——在见面的时候,他几次向我强调这一点,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他打开了笔记本,向我逐页讲解一套PPT,偶尔讲过几页,他的身体就会放松下来,靠在椅背上,有些满意地叹一口气。 “现在看起来,我们还是做到了的。” 游戏公司像建立在沙丘上的城堡 记者:您似乎很少接受采访?是您的性格还是这个公司的风格导致的? (编辑:顺游网_765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